2025-09-28 07:04
地铁10号线西钓鱼台站C口外增设架空栈桥,周边非机动车停车区扩容,加强轨道交通接驳能力。
魏公村地铁站B口约5米处,651路公交增设地铁魏公村站,公交站点与地铁出入口形成最短接驳距离;658路公交增设地铁关庄站,便利精准换乘……地铁、公交、骑行,三大绿色出行方式,正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今年以来,本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动绿色出行,提升交通“多网融合”质量。全市地铁站50米以内接驳公交比例已达90%,并通过多部门协同,精治共治,打通一批“断头路”,畅通城市“毛细血管”。
九成地铁站50米内换公交
如何让地铁乘客接驳更丝滑,成为本市交通部门治理的重点。
地铁西钓鱼台站外,曾经电动自行车无序停放、人车混行的场景不见了,乘客走出车站几步路,即可通过一座新建的栈桥,快速前往周边医院和单位。桥下还规划有非机动车停放区,进一步提高接驳便利性。
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今年本市大力提升轨道交通接驳,打造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北京市轨道交通站点接驳优化提升行动计划及技术导则、考核办法,完成50个重点站点改造,修复步行道2.43万平方米、站前广场3.11万平方米,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5万余个,乘客出行体验大幅提升。
公交站、地铁站间的距离正在缩短。全市地铁站50米以内有接驳公交的比例达90%,九成地铁站可实现50米内换公交。
为更好服务市民搭乘地铁,本市陆续开通以“短频快”为特色的地铁接驳线路。工作日早晚高峰,17号线嘉会湖站外,6米长的专160路公交车每趟都是满客。“过去,从家去地铁站要步行一刻钟,有了这趟车,不仅节省了时间和体力,也不怕刮风下雨天气了。”一位家住通成家园社区的上班族说。
精治共治畅通“毛细血管”
今年以来,本市开展非机动车全链条治理,多部门联合开展电动自行车违规销售、不文明骑行、乱停乱放专项治理。全市累计完成213处非机动车非现场执法设备建设更新,试点审核录入电动自行车违停行为3.8万起。
针对停车矛盾突出的中心城区,交通部门通过“废改立”“平改立”“闲改用”等多种模式,推动多处闲置或低效空间改造为立体停车设施,缓解居住停车矛盾。利用居住区及周边腾退土地、桥下空间、人防工程等空间,挖潜新建停车位2.8万个,超额完成2.5万个的年度目标。新增10754个错时停车位,为1.3万户家庭提供共享停车资源。
一批“断头路”成为历史。其中,朝阳区黄渠南街贯通后,直接便利周边8个小区约4000户居民出行,区域通行效率提升约60%。今年前9个月,全市共打通31条“断头路”,畅通城市“毛细血管”。
曾经的灰色空间,正在变为“金角银边”。截至目前,北京已完成城市道路、公路、轨道交通234座桥系的环境整治,榴乡桥、通惠河匝道桥等16座重点桥系完成提升。
智慧赋能让出行更“聪明”
智慧赋能,提升交通智慧化服务能力。2019年11月,市交通委联合高德地图,发布国内首个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即北京MaaS平台。百度地图、滴滴出行等互联网出行服务平台纷纷参与到平台建设。
近两年,北京MaaS平台的服务持续升级。地铁站内导航、寻找“林荫路”……高德地图App不断优化市民绿色出行体验。
节能减排之余,市民绿色出行还可通过平台兑换奖励。“MaaS出行 绿动全城”活动已累计服务4.8亿人次绿色出行,近700万人次兑换一卡通充值等权益。北京MaaS平台日均服务绿色出行600万人次,累计碳减排83万余吨。“未来,我们将继续全力打造‘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安全通达’的首都生命线。”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