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这辆“拖尾”车开得这么慢,是在——
2025-09-28 11:0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深夜,当城市渐入梦乡,顺义的街头却有一辆“拖尾”的车在缓慢前行。它并非普通车辆,而是一辆三维雷达检测车,能够及时排查道路安全隐患。9月以来,区城市管理委启动专项工作,对管养范围内的256条城市道路开展雷达“巡街”。

检测单位工作人员安装设备、调整参数。

22时许,记者在中山北街看到,检测单位的工作人员正忙着为车辆安装雷达扫描设备。22时30分,一切准备就绪后,“雷达医生”出动。检测车以每小时20至30公里的速度在新顺北大街平稳行驶,车后的雷达设备持续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如同为路面开启“透视”功能,可清晰捕捉地下三米内的道路结构影像。

检测车辆扫描车行道。
工作人员查看雷达波图像。

随着车辆移动,工作人员也在实时紧盯数据,不放过任何一处潜在隐患。“目前雷达波图像呈均匀状态,道路结构稳定,没有异常情况。”工作人员指着屏幕向记者介绍,当地下结构密实无空洞时,雷达波图像呈均匀状态,若存在空洞隐患,图像会出现错断或高亮区域,系统会立即自动记录问题点位。

检测车辆在路上缓缓行驶。

检测工作在每日22时许至次日3至4时开展。为什么要特意选在夜间检测?检测单位顺义项目现场负责人吴正冲给出了答案:“住宅区、医院、学校、商圈这些区域,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且地下管线复杂,容易出现路面空洞、脱空等问题。夜间检测既能避开交通高峰,不影响市民出行,还能让雷达设备更精准地采集数据。”

今年汛期,区城市管理委已组织检测单位用小型手推雷达检测设备,对重点区域开展检测。9月起,更是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对管养道路车行道进行全方位“体检”。“每条车行道都会扫描一遍,确保无安全隐患遗漏。”区城市管理委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管理事务中心科长万象介绍,截至目前,已完成78条道路的三维雷达扫描,检出病害42处,均已安排养护单位修复,整体工作预计11月底结束。

接下来两个多月,这辆雷达检测车将继续在顺义街头“巡诊”,提前找出路面下的“隐形病患”,让市民的出行环境更加安全、顺畅。


作者:

北京顺义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