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8 14:35
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提到,全国已经有几十所高校都设立了应急管理学院或相关专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懂应急、会应急的优秀人才。
新闻发布会现场 刘健 摄
发布会上,在介绍“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改革发展成就时,王祥喜表示,“十四五”时期,队伍能力更加过硬。中央安排国债资金近600亿元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规模现在增至近22万人,基本建成了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成113支国家安全生产和18支国家工程救援专业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实现规范发展。高质量开展“应急使命”系列实战化演习,极端复杂条件下的救援能力有效提升。
“十四五”时期,支撑保障更加有力。坚持依法治安,推动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预案,将安全生产的强制性标准占比提升到90%,以硬标准来倒逼安全水平提升。坚持科技兴安,实施装备创新发展行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质战斗力,一批先进装备投入使用,比如2架新舟60灭火飞机交付列装,实现我国大中型固定翼灭火飞机零的突破。坚持人才强安,组织实施“应急科技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全国已经有几十所高校都设立了应急管理学院或相关专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懂应急、会应急的优秀人才。
在北京,多所高校设立了应急管理学院或者相关专业,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
北京大学
(应急管理专业)
北京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历史悠久。2020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北京大学和国内其他部分高校一起,率先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建设独立的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并具体由政府管理学院负责落实。
依托北京大学在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以及其他各种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学科背景,下设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基础理论、比较应急管理和体制、智慧应急管理三个研究方向。
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基础理论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鼓励学生以中国应急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具体国情和国际环境,系统研究应急管理基础问题,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适用性的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学科基础理论。
比较应急管理和体制方向则依托北京大学比较研究的传统优势,鼓励学生以国际化的视野对不同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方法等进行系统深入的比较研究,以促进不同地区、文化和文明等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智慧应急管理方向则注重培养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基础上,将当前人类社会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应用到应急管理的实践和研究中。
应急管理专业现有教师6人,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1人,助理教授2人。该专业具有完整的硕士生、博士生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师范大学
(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
按照北京师范大学“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实施“一院两址”建设模式,在珠海和北京设立院区,同时在北京校区建设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研究院作为学院的科研和智库平台。
学院建设“应急技术与管理”本科专业,面向国家应急管理技术人才需求,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系统思维、优良的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过硬的应急管理实战技能”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学院建设“国家安全学“硕士、博士专业,面向国家安全治理战略人才需求,旨在培养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使命担当、开阔的大安全格局与战略思维、突出的复杂问题分析与决策能力、优秀的学科交叉与融合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智库人才、学术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本科人才培养与研究生人才培养彼此相互衔接、互为依托,前者以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为基础,突出技术性;后者以国家安全技术、国家安全治理、国家安全战略为扩展,侧重战略性,形成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本-硕-博”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7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讲师15人;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专业背景涉及土木工程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海洋科学、农学核科学、地质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北京邮电大学
(应急管理学院)
2020年11月,北京邮电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揭牌成立。学院依托学校信息通信领域学科优势,组建信息技术与应急安全、物联网与防灾减灾、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三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集群。
同时利用全校软硬件设施开设情景模拟应急实训室、数字沙盘推演实训室、应急演练仿真实训室、灾害应用心理学实验室、风险防范与理性决策软技能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六个实训或实验场所,以及网络安全实训教学平台、互联网+智慧学习平台、创新创业思维开发平台、名师联合教研中心、大数据中心等多个教学平台。
应急管理学院瞄准“新基建、新经济、新动能”背景下的应急管理难题,组建能够为政府、企业、行业提供智力支持的应急管理智库。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办学起源于1953年原北京矿业学院采煤系矿山通风与安全教研室。2018年12月,适应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成立。
学院搭建了完善的教学科研平台。设有应急与安全管理、火灾与消防工程、工业安全与职业危害、城市公共安全等4个研究所,是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国家矿山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前沿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长期的努力,学院形成了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安全工程系、消防工程系、应急技术与管理系等3个教学系和实验教学中心,开设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三个本科专业。与北京语言大学联办“安全工程+法语”本科专业。截至2025年9月,学院在校生总数为1812人,其中,本科生876人,硕士研究生607人,博士研究生3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