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北京已完成6700万平方米市属老旧小区改造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陈雪柠

2025-09-28 18:14 语音播报

热点

9月28日,2025年北京城市更新论坛“城市更新政策交流研讨会”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本市已完成6700万平方米市属老旧小区改造,推动核心区9773户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82.7万平方米危旧房得到改建。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王灏在致辞中谈到,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城市发展的“大局”,一头系着群众生活的“要事”,是存量发展阶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十四五”以来,本市推动城市更新工作向纵深开展,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本市已完成6700万平方米市属老旧小区改造,让数万家庭告别“漏雨房”“斑驳墙”;推动核心区9773户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82.7万平方米危旧房得到改建;300余个老旧厂房“变身”文创园、科技园,40个传统商圈焕发新活力,5366公里老化地下管线完成更新,7718项海绵城市项目让城市更会“呼吸”。2025年,本市已发布三批3193个更新项目,总投资预计达5500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城市功能的持续优化,更是民生福祉的不断升级。

市住建委副主任马綮鸿介绍,2022年本市开展《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立法工作,并于2023年3月1日正式施行。围绕《条例》提出的改革方向,市住建委牵头会同20家市级部门和各区政府,梳理出50项配套支撑文件,其中48个文件由市级各部门负责,2个文件由各区政府负责研究出台。

目前,本市已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分类实施体系,明确八大类、53项重点任务、43个量化指标。同时,围绕花园城市、滨水经济、站城融合等8个方面,在重点区域确定了161个示范项目,打造高品质精品工程。围绕用地、审批、资金等6个方面,本市还提出新一轮60项政策机制改革任务,集中破解难题、难点、高频共性问题。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总规划师石晓冬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采取全市遴选示范案例的方式,从大量城市更新项目中找到有代表性的项目,挖掘特点,梳理路径,累计选取示范项目超400个。

其中,在居住类项目中,大栅栏观音寺片区通过有机组合,打破了原来院落边界,通过院落之间的连通、共融,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桦皮厂8号楼危旧楼改建项目应用新技术,大量压缩了居民周转的时间,节约了成本,取得了实效;在产业类项目中,海淀区卫星制造厂、首钢四高炉都是优秀代表。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