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籍烈士长眠太行山区83年,我们帮她找到了亲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延安 李俊瑶 问欣

2025-09-29 09:42 语音播报

北京民声

88岁的刘天存每每想起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姐姐刘玉兰,总会饱含热泪。刘玉兰烈士牺牲后,家人始终不知道她葬在何处,这成了全家人的心结。今年,山西省武乡县八路军烈士陵园面向社会为多位烈士寻亲,北京籍烈士刘玉兰位列其中。通过北京日报客户端的报道,失联83年的烈士亲人终于得到音讯,刘天存也终于知道了姐姐的安葬地。9月23日的武乡小雨淅沥,刘玉兰烈士的侄子刘宁手捧菊花,冒雨来到刘玉兰烈士墓前祭奠。“大姑啊,我代表全家人来看您了,我们全家人都很想念您,都以您为荣!”刘宁跪在烈士墓前,久久不愿起身。

抗战烈士牺牲83年后找到亲人

位于太行山区的武乡县八路军烈士陵园依山临水,对面就是抗日战争期间长乐村战斗的主战场,公路、铁路上的列车在山间往来穿梭,革命老区一派新生的景象。

武乡八路军烈士陵园全貌。

“当初这样选址设计,就是希望烈士们能够看到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面貌。”烈士陵园主任刘晓维说,八路军总部等机关长期在武乡县驻扎,为了抗击侵略者,保卫群众和总部机关,很多八路军将士在此浴血奋战,壮烈牺牲。

烈士陵园修建于2014年,目前安葬了2370名烈士。这些烈士有的是从零散烈士墓迁葬而来,有的则是寻访老人在山野乡间挖掘到的烈士遗骸,为了更好地缅怀和祭奠,多批八路军烈士先后迁葬于此。在刘晓维办公室的电脑文件夹里,多个烈士名录按照籍贯整齐归类码放,里面详细记录了300多位至今没等到亲人前来祭扫的烈士,北京大兴籍烈士刘玉兰位列其中。据刘晓维介绍,2015年陵园举行了第一批八路军烈士集中安葬仪式,其中就包含刘玉兰,她的棺椁上覆盖着五星红旗,长眠于陵园西五台二区。

信息显示,刘玉兰生于1926年,中共党员,北京大兴人,任黄崖洞兵工厂政治指导员,1942年在黎城白布脚牺牲,牺牲时年仅16岁。

今年6月,武乡县八路军烈士陵园面向社会为烈士寻亲。一个个好消息纷至沓来,越来越多的烈士亲人有了音讯。可是刘玉兰烈士寻亲始终没有进展,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这一消息后,查询北京市烈士名录,联系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也没有获得有价值的线索。北京日报客户端7月对此进行报道后,大兴区史志办党史科、大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加入了寻亲队伍,志愿者郭延锋、武大疆等人还在网上发布寻亲消息,发动社会力量进一步寻找。9月初的一天,北京日报社的电话响起,电话那端传来了激动的声音,“您好,我看到了你们为刘玉兰寻亲的文章,刘玉兰是我大姑,我就是她的亲人!”这通电话,来自山西太原65岁的刘宁。

烈士家中四人都是抗战老兵

对于这位16岁时就牺牲的亲人,83年过去了,虽然刘宁这一代了解得并不多,但烈士证、回忆录、老照片、村志……通过精心保存的红色物件,刘玉兰烈士的形象愈发鲜活。

刘天存手捧姐姐刘玉兰的烈士证。

刘玉兰是家中长女,爸爸刘子宏、妈妈李子范、弟弟刘天锡都是抗战老兵。刘子宏是北京大兴人,他和妻子育有四个子女,分别是刘玉兰、刘天锡、刘天兰、刘天存。

李子范和刘天锡、刘天兰、刘天存的合影。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子范带着四个孩子,跟随部队来到了后来成为八路军总部的山西省武乡县砖壁村。

93岁的刘天兰回忆,姐姐显得比同龄人早熟,个子也高,从小受革命思想熏陶,觉悟很高,十几岁就参了军,后来由朱德同志夫人康克清介绍破格入党。

93岁的刘天兰回忆姐姐刘玉兰生平事迹。

刘天锡生前的回忆录里提到,姐姐入党时,母亲还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年龄不够入党条件。康克清则说,刘玉兰工作能力、思想觉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及抗战决心都远超她的年龄。刘天锡提到,刘玉兰最开始跟母亲参加妇救会工作,她通过母亲秘密给部队转送文件和医药等急用东西,后来去了抗大学习,之后分到黄崖洞兵工厂任政治指导员。有一次日本兵扫荡,刘玉兰在转移战略物资时,不幸壮烈牺牲。据《八路军总部旧址砖壁村志》记载,李子范在其夫刘子宏抗战牺牲后,把大女儿刘玉兰送到部队;刘玉兰牺牲后,她又把大儿子刘天锡送到部队。“最后一个孩子送战场”在这位英雄母亲的身上生动地诠释着。

提到牺牲的大姐以及在砖壁村的峥嵘岁月,88岁的刘天存深情不已。“大姐牺牲后,母亲大病了9个月,我们兄妹几个年纪尚小,无人照顾,多亏了部队的关怀,让我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刘天存手捧着姐姐的烈士证,泪水止不住地在眼眶里打转。

88岁的刘天存回忆往事,泪流满面。

“大姐聪明伶俐、性格开朗,也很能吃苦。她牺牲之后,很多人都觉得太可惜了。”刘天存说,战争时期,交通、通讯很不方便,刘玉兰埋在哪里,家里人根本不知道。2011年,刘天锡、刘天兰、刘天存曾去武乡寻访,可是找不到墓碑,他们只能和砖壁村抗战功臣石碑上刘玉兰的名字合影留念。如今,在北京日报客户端及爱心人士的助力下,失联83年的亲人终于知道了烈士的长眠之地。刘宁迫不及待地想替父亲完成遗愿,代表全家人去祭扫这位长辈。

寻根之旅饱含家国情怀

祭扫当天,武乡下着小雨,刘宁说这是看到亲人团聚了,老天也为之动容了。刘宁丢下雨伞,缓缓来到刘玉兰烈士墓前,小心擦拭墓碑,献上鲜花和挽联,深情鞠躬、跪拜。“大姑啊,我代表全家人来看您了,我们全家人都很想念您……”刘宁跪在烈士墓前,久久不愿起身。

刘宁为姑姑刘玉兰烈士扫墓。

刘宁还给刘玉兰烈士墓周围的几位烈士都敬献了鲜花,“无论是生前作为战友,还是牺牲后共同长眠于此,感谢你们一直陪着我大姑。正是有了你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我们永远怀念你们。”

当天,刘宁还专门来到砖壁村寻根。

通过和村里几位老者攀谈,刘宁幸运地偶遇了一位远房亲戚。当年刘宁父亲几人来此寻访,正是这位远房亲戚全程陪同。如今,他又陪着刘宁深入村里的各个街巷,抚今忆昔。

在父辈曾合影留念的抗战功臣石碑前,在奶奶和大姑曾经居住过的院子前,在“百团大战”指挥部旧址前,在彭德怀同志当年亲手植下如今已亭亭如盖的榆树前,刘宁百感交集,深切体会到了父辈在此革命与生活的筚路蓝缕,家国情怀油然而生。

返程前,这位远房亲戚执意要给刘宁带上一袋小米,请家里人尝尝这片饱含着革命希望的故土上孕育出来的粮食。其实,革命的沃土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这正是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寻找无名烈士

编辑:孙延安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