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养老大调研|整屋适老化改造如何让老人放下顾虑?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魏婧 美编 冯晨清

2025-09-29 10:10 语音播报

进入
养老大调研
看更多
+ 订阅

再多的理论宣讲,不如为消费者提供可触达、可感知的空间来得直接。今年3月,全市首批9个适老化改造多功能样板间正式亮相。首要目的便是让人们直观感受到,“适老化改造”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开放半年多来,样板间运营情况怎么样?处于接触潜在需求者“一线前沿”的经营方,所感知到的市场情态如何呢?

关注:对卫生间改造兴趣浓

在石景山区老山东里样板间,负责运营的北京积善和悦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航介绍,公司运营有多个养老驿站、养老照料中心,样板间设在驿站,相当于多了项维护工作。“展品来自各个厂家,如果老人有改造需求,我们也有合作公司。”

记者看到,这处样板间分成卧室卫浴、起居室厨房两个场景,还摆放了不少“新奇”产品。如一款可调节助行器,有多档高度、角度,适配不同身高的老人,避免“买来买去不合适”的情况。还有一款移位机,使用时伸出两个“胳膊”,从腋下将老人承托而起,无需配合发力。

“这些是我们筛选的市面上最新款产品,参观居民都很乐于体验。”积善和悦公司运营经理刘宏强介绍。老山东里样板间以辐射周边几个社区为主,在居民们间已有了一定认知度,还有一些住得稍远的居民,则是搜索着地址找来的。除了体验产品,大家最感兴趣的区域要算是卫生间。“我们周边以老旧小区为主,几种典型户型面积都不大,卫生间只有一两平方米,改造需求基本集中在卫生间。”

负责东城区国瑞城样板间的,是北京今朝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该公司适老研究院院长赵元辉介绍,今朝装饰成立于1999年,率先提出“老房装修”概念,在居民区周边深耕“社区店”。样板间其实是公司原本门店所在,经营已超过10年。“因为适老改造和我们‘老房装修’大方向是一致的,就借着机会升级成样板间。到访者以以往装修客户为主,各年龄段都有。很多人可能现场看了才知道,适老化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了。”

作为面积最大的样板间,昌平区天通苑样板间有近200平方米。原本是一处养老服务场所,后由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改建。天坛适老专注养老30多年,致力于打造“1+3”适老空间体系。样板间在整个空间规划基础上,涵盖了天坛家具研发生产的家具类产品,以及自有供应链优选的适老辅具、电器等。

由于样板间处在街心花园的下沉广场,天通苑样板间目前自发前来参观的老人不算多。项目负责人张树胜告诉记者,以周边社区居民为主,有些是子女参观,提前帮父母做个规划。样板间还接待了不少外地做适老设计的同行,以及辅助相关部门围绕新质生产力、居家智慧养老等做一些课题调研。

纠结:值不值当?还能用多久?

玄关配置洞洞板,收纳灵活;支撑型鞋柜高度适中,可作为“隐形扶手”;卫生间双向开门,避免老人摔倒阻碍救援;整屋原木色调,简洁而不带一丝“老人味儿”……虽在大小、格局上有所差别,记者探访的多个样板间,基本能展现出适老改造的主流风貌。不过企业普遍提及,老人们参观时频频点头,一说改造,却往往打起退堂鼓。

“我不改,这有啥,过几年再说嘛”——回想起和姥姥的那场适老改造“拉锯战”,陈宇满是不解。面对老人的抗拒,家人只能反复劝说,“平时我们都不在身边,万一出什么事儿,我们耽误工作不说,您还要受罪……”

“我跟设计公司说的是,姥姥怎么说都顺着她,回头咱再沟通。”陈宇认为,这种关乎老人安全的事儿,还是得年轻人拿主意。“真是摔倒了送医院,再改不就晚了吗!”

“身处困境前,老人很少有预先防范意识。一说就是,想当年我什么没见过……”赵元辉印象中,很多客户需要一直和老人“掰扯”这个道理。“我们还碰到过客户问,五天之内能不能把卫生间给改了?为什么这么急?因为家里老人摔倒了,五天后要出院,不得不改。”

不仅身体尚好时缺乏忧患意识,记者调研发现,老人还普遍存在“不服老”的心理。有老人直言,小区改造单加的扶手,自己不爱用,觉得那是给“没能力”的老人用的,最多用一下楼梯原来的扶手。

此外,很多老人一辈子节俭,改造费用会让他们纠结“还能用多久、值不值当”……王海航称,目前老人选择最多的还是“装扶手”,或者做一些局部小改造。“能凑合就行,全屋整体改造需求很少。”

展望:小带大逐渐释放需求

传统理念短期内很难转变,于经营者而言,样板间的作用不能急于一时,也不体现在非要卖出多少东西、促成多少单。而是在人们尤其是子女、相对“年轻”的老人心中不断种下“适老”的种子,待有需要时,想起适老改造这一选择。

“做适老化,不能只做一次性交易,要做全周期服务。”张树胜告诉记者,这半年间他注意到,有些老人参观样板间后,需求是慢慢释放的。“比如一开始选了个呼叫器,又觉得马桶不方便,想加扶手,之后又发现洗面台柜不合适……不能指望老人一上来就做全屋改造,从一个小需求入手,慢慢得到认可,他们才会接受更多适老服务。

着眼于未来,张树胜认为样板间也不能光等着人来,要“主动出击”。比如联合街道、机构搞活动,吸引更多市民体验;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并引流至线下;统一悬挂相关部门认证的标牌,让老人了解样板间不是“野路子”,增加信任感。

由于样板间经营并不是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王海航得以跳出“销售者”身份,更加客观地看待适老化改造市场。在他的设想中,理想化的场景是以周边社区为试点,将“样板间”搬至居民家中。通过老人出一点、政府出一点、公司出一点的形式,以优惠价格为符合条件的老人直接进行居家适老改造,通过真实案例影响附近居民。

去年,北京市出台方案,为全市有需求的户籍老年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服务,补贴上限为每户5000元。刘宏强建议,如考虑继续发放此类补贴,可在筛选门槛和补贴力度上都更有针对性。“比如面向最有需求又存在实际困难的部分老人,加大补贴额度,专注改造卫生间这种最大的痛点,切实让老人体验到生活质量的提升。”

记者手记

“乐于回购”还是“再也不来”?

在适老化改造认知度尚待普及的当下,样板间可以说是最直观的“窗口”。采访中记者从多家企业了解到,在提供场景展示外,主管部门对样板间建设其实还提了两个要求:其一,要有教育区、科普区、体验区;其二,要有设计师驻场,让设计师深度参与,了解产品应用,也了解客户需求。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为追求效率与利益,一些售卖适老产品的店面与装修公司,重推销轻需求,往往将适老改造简化为“买东西,装扶手”,或照搬现成套装。改造后老人不满意、用不了的情况频现报端。良莠不齐的市场,无形间影响到人们对适老改造的认知。

乐于回购乃至带动亲朋好友,还是“上一次当”再也不来了?适老改造“初体验”的意义无需多言。记者了解到,样板间建设今年仍在继续,确保专业人员守好“第一关”,赢得客户信任继而激发消费欲望,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长久之道。

适老化改造全景调查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