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三陵镇规划》正式获批,昌平区8个乡镇的规划蓝图完成最后一块拼图,从顶层设计上为每个乡镇的未来锚定发展方向,为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提供了可复制的“昌平经验”。
2025年7月,《十三陵镇规划》规划获批,昌平区用3年时间高效实现了8个乡镇规划全覆盖,成为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首个全批复地区。在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报批工作中,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昌平分局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机制,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其他地区高效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规划引领:科学布局筑牢“昌平根基”
昌平区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紧扣上位规划目标与刚性要求,科学引领乡村地区高质量发展。一是精准定位分类引导,明确乡镇发展方向。二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自然灾害防控与历史文化保护,提升空间安全韧性。三是优化全域空间布局,统筹生态、农业、城镇功能,完善镇村体系与设施配置,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预留机动指标和留白用地保障远期发展。通过推动乡镇规划落地实施,筑牢乡村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基础底盘,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昌平区乡镇单元两线三区规划图
一盘棋统筹:高位谋划推动“昌平速度”
昌平分局将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作为落实分区规划、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构建“1+5”全链条工作体系——建立“1”个区镇两级专班加强统筹平台,明确“区政府组织、镇政府实施、分局指导、责师参与”责任体系,制定工作方案并定期调度;“5步法”闭环管理,通过高位谋划、深度调研、部门协同编制审查、集中攻坚优化、结合体检评估动态深化,高效推进规划编制完善。
“5步法”闭环管理
三大创新:破解难题打造“昌平样板”
指标统筹“活”资源。一是创新建立区级指标池动态管理机制,优先保障科创类、灾后重建类项目落地实施;二是实施集体产业用地减量腾退按比例返还政策,助推低效用地提质增效;三是划定有条件建设区及留白用地,建立用地指标弹性匹配机制。
跨域协同“破”边界。昌平分局在《十三陵镇规划》编制中,探索镇乡单元与昌平新城CP00-0101-0103街区跨单元指标联动,创新跨镇乡统筹村民安置、资金平衡、指标调配路径,促进街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破解文化遗产保护与民生矛盾。
探索跨镇乡单元与街区指标统筹
并联审批“提”效能。“23·7”极端强降雨洪涝灾害发生后,昌平分局迅速完善流村镇规划,补充灾后重建专篇,通过多个区级部门和属地政府协同推进、各部门并联审批,仅3个工作日即完成全部项目“多规合一”初审意见,推动流村镇规划成为23年灾害后全市第一个获批的受灾乡镇规划。
硬核成效:空间治理激活“昌平价值”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框架下,不同资源禀赋的乡镇探寻传统文脉与现代发展的最佳平衡点,共同勾勒出昌平乡镇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图景。
小汤山镇:打造汤泉文化乡与未来健康城
《小汤山镇规划》依托美丽健康发展机遇,构建“汤泉文化乡、生态特色镇、美丽健康城”的定位,通过“一轴一廊五组团”空间结构,打造培育健康、绽放美丽的京彩智造区和多元并蓄、宜居宜业的未来新美城。
小汤山镇空间格局示意图
中国温泉之乡——小汤山
崔村镇:农文旅融合打造“京郊苹果第一镇“
《崔村镇规划》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提出“京郊苹果第一镇、新城功能拓展区”的总体目标定位。延续“精一、优二、兴三”的产业发展战略,通过标准化苹果园和农旅融合,做强苹果产业链。
崔村镇空间格局示意图
崔村镇真顺村
阳坊镇:打造昌平西南区域的创新协同桥头堡
《阳坊镇规划》立足近郊生态涵养区优势及多元文化特色,以创新协同和文旅融合为核心,形成“智能制造+科技服务”优势主导产业、培育“数字消费+文旅消费”特色融合产业,打造昌平西南区域的“创新协同桥头堡”。
阳坊镇空间格局示意图
阳坊镇白虎涧
延寿镇:构建新时代生态康养特色小镇
《延寿镇规划》立足“新时代生态康养特色小镇”定位,构建“一核两心、一轴三区”格局,坚守生态安全底线,推动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山体生态修复治理、河湖水系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生态昌平后花园。
延寿镇空间格局示意图
延寿镇银山塔林
流村镇:着力构建韧性安全的山区小镇
《流村镇规划》以“生态文旅融合小镇、西山古韵美丽流村”为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加强镇域内外公路生命线走廊互联互通,分级分类构建应急救援圈,提升安全韧性水平,增强山区乡镇保障能力。
流村镇空间格局示意图
流村镇长峪城水库
南口镇:以“校城融合”打造科创引领新市镇
《南口镇规划》以清华南口国重基地为引擎发展科创集群,创新提出“科学+城”发展理念,规划建设集教育、医疗、住宅为一体的“科学家小镇”,打造科教引领、产城融合、功能齐全、品质一流的城市复兴新地标。
南口镇空间格局示意图
南口镇规划效果图
兴寿镇:“百千工程”引领的田园振兴样板
《兴寿镇规划》紧密结合“百千工程”,坚持“微改造、巧更新、精提升”,打造“莓好山水兴寿、悠然田园小镇”示范样板。规划以生态涵养为核心,推动农文旅艺融合,以科技成果集成应用辐射带动片区产业提质增效。
兴寿镇空间格局示意图
兴寿镇辛庄村
十三陵镇:守护世遗风貌,打造国际文旅名镇
《十三陵镇规划》坚持“文化优先”规划理念,以“国际文化旅游名镇”为定位,提出分级管控体系,形成“山—陵—水—城”风貌格局。规划推动文商旅科融合,建设全球明文化交流基地,打造传统明代文化与现代时尚生活交融共生的城镇空间。
十三陵镇空间格局示意图
十三陵长陵
下一步,昌平分局将在《北京市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指导下持续健全规划实施管理机制、探索规划多元实施路径、抓好乡镇规划实施管理,在优先盘活闲置空间资源和低效集体建设用地的前提下,着力加强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空间供给,以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为首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贡献“昌平智慧”。
本内容由昌平分局、乡村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