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1 18:35
9月30日,位于顺义区的北京越野智能工厂迎来标志性时刻——一辆BJ40燃油版缓缓驶下生产线,这一画面标志着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越野”)整车累计下线320万辆,同时北京越野智能工厂单月产量首次突破10000台。作为国内唯一完整覆盖越野产业全周期的自主车企,这一“双里程碑”不仅是北京越野六十七年工业积淀的成果,更折射出自主越野品牌在工业化升级、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力跃升,其背后的量效齐升逻辑,也为中国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双里程碑”落地 彰显地位
从开创中国越野工业先河的BJ212,到构建覆盖硬派、轻越野等多元场景的BJ系列产品矩阵,北京越野“越野世家”的标签已形成差异化市场认知。北京越野智能工厂月产破万标志着企业实现从“规模积累”向“效能提升”的关键跨越。这份硕果,是传承、创新、再出发的生动写照,凝聚着北汽集团六十七年矢志深耕汽车工业的厚重积淀,彰显了北京越野作为中国越野车发明者的市场价值,也标志着以北京越野智能工厂为代表的现代化整车生产基地焕新启航、实力跃升。更值得关注的是,月产破万的达成,意味着以北京越野智能工厂为核心的生产基地已完成现代化升级,产能稳定性与规模化能力显著提升,为后续抢占市场份额奠定了制造基础。
逆势突围 销量与用户实现“双重突破”
北京越野2025年的战略核心紧扣“上量上规模”,并深度承接集团“三年跃升行动”。企业交出了一份逆势增长的成绩单:4-9月连续6个月销量破万;2025年9月销量15277台,同比增长53%;3季度累计销售41210台,同比增长52%,跑赢了越野车细分市场增速。
这一成绩的背后,包含着用户运营策略的精准落地。北京越野将“以用户为中心”深度融入发展内核,创新运用新媒体平台精准响应用户诉求,搭建起与用户高效沟通的“连心桥”。企业管理层亲自担任“产品体验官”,从北京至上海1200公里续航实测、高原环境动力性能验证,到进店暗访终端服务、参与车辆PDI检测,强化了产品卖点的市场可信度,推动了全体系的焕新升级。
北京越野通过产品的持续焕新与营销模式的创新,不仅让产品赢得了更多用户认可,更以销售端的量增,为生产端的提产提供了强劲动力。北京越野也以“透明制造”模式开放了智能工厂——2024年,北京越野智能工厂成功入选北京工业旅游示范点,企业大胆邀请消费者走进车间,亲眼见证爱车从钢板到成品的全流程生产,让“为用户造好车”的承诺变得真实可见,这些举措直接提升了用户信任度,进而推动终端转化效率提升。
产品与智能制造双轮驱动 构建竞争壁垒
销量增长的核心支撑,在于北京越野对“产品创新”与“智能制造”的双重投入。在行业转型趋势下,北京越野提出“越野平权”理念,通过梯度化产品布局切入不同细分市场:4月推出的BJ40增程版,凭借增程式动力系统,解决了传统硬派越野车“高油耗”的问题;7月上市的BJ40燃油版,则进一步下探专业越野车型的购买门槛,有效降低用户拥有成本;9月27日正式上市的BJ30旅行家,更以混动技术切入轻越野赛道,触达都市年轻群体,成功扩大了品牌用户基数。从专业越野领域向轻越野市场延伸,北京越野正持续拉近与更多用户的距离,致力于与广大消费者建立更深的连接。
北汽集团明确至2030年累计投入千亿元研发资金,未来三年计划推出10款新品(含6款越野及泛越野车型),以持续的技术迭代夯实产品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北京越野智能工厂通过攻克供应链保障、产能爬坡、技术改造等系列问题,实现产量连月跃升;质量管控端达到“零缺陷”标准,建立起了全流程追溯体系,在提升产能的同时保障了产品合格率——这种“规模与品质兼顾”的制造能力,将成为北京越野接下来面对更激烈市场竞争的关键力量。
从年初至今的业绩表现来看,前9个月的扎实铺垫已为企业全年目标的达成筑牢了基础,也进一步坚定了北京越野冲刺第四季度的信心。
北京越野的品效齐升将为全年销量目标兑现提供支撑,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市场运营层面的成熟实践,使其在产业转型中的竞争优势愈发稳固。更重要的是,如今,北京越野已全方位转型为用户型企业,站在用户视角造好每一辆车,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超越车辆工具属性的多元价值体验。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将助力北汽越野穿透当下市场的重重迷雾,在百年汽车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
校检:孙朝阳 陈沙
审核:朱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