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亮起“能源双塔”,我国光热发电向“支撑性电源”迈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2 22:02 语音播报

热点

今天(2日),位于甘肃酒泉瓜州的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两座吸热塔实现同时点亮,成功进入全系统试运行,标志着塔式光热发电技术突破了“单塔单机”的传统范式。

数字解码: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

通过一组关键数据,全景解码这座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

在甘肃瓜州,全球首个“双塔一机”光热储能电站已拔地而起。这座电站布置了近27000块定日镜,镜场总面积高达80万平方米,相当于112个标准足球场,其创新的“双塔一机”设计,成功将光学效率提升了24%。

电站采用能耐受565℃高温的熔盐作为储能介质,如同一个巨大的“能量银行”,可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发电。

不仅如此,它更是一个多能互补的综合性绿色能源基地。这里还集合了73台总装机4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机,以及由超过48000个光伏支架组成的20万千瓦光伏电站。通过“光能热储”一体化模式,共同构成了一个总规模达70万千瓦的清洁能源集群。

全部投运后,电站年发电量预计可达约18亿千瓦时,每年将助力减排二氧化碳153万吨。

光热发电:从“补充电源”向“支撑性电源”迈进

随着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逐渐加快,新能源占比越来越高,光热发电因其自带长时储能的特性,价值日益凸显,正逐步从“补充电源”转向“支撑性电源”。

近年来,通过组织建设光热发电示范项目,我国落地了一批光热发电项目。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已建成商业化光热发电站21座,装机157万千瓦,主要分布在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和西藏;在建光热发电项目30座,装机310万千瓦,部分项目在技术指标和运行效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电工程咨询院院长 胡文平:“十四五”期间,通过光热加光伏风电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光热发电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大容量、低成本、长周期的储热系统和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展现了作为新型电力系统支撑性电源的潜力。

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风电配套建设,共同组成清洁能源发电系统,不仅能够缓解光伏和风电的出力波动,大幅提高电力系统的消纳能力,减少弃风、弃光矛盾,还可以凭借稳定、连续、可调度的高品质电力输出特性,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同时,光热发电还以可消化提升特种玻璃、钢铁、水泥、熔融盐等传统产业,带动新材料、智能控制等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新的增长点。但是作为新型能源体系中的新生力量,光热发电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初始投资成本高、运营经验缺乏等诸多挑战。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发电工程咨询院院长 胡文平:“十五五”期间,通过规模化效应、市场化竞争、科技创新等方式促进发电成本持续下降,提高运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发电水平,在电力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


编辑:王可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