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3 09:30
9月27日,雄安图书馆正式开馆运营。这座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的文化地标,以150万册藏书量与3500个阅览座席,成为新区首个城市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馆三日便迎来国庆假期考验,作为建设单位的中铁建工,1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主动放弃休假,用坚守与维保为读者筑牢“阅读避风港”,让千年文脉在假期里温暖流淌。
中铁建工雄安图书馆项目维保负责人张宏岩说,为应对假期客流高峰,团队提前一周制定专项保障方案,将雄安图书馆的智能系统、机电设备、建筑结构等划分为8大巡检单元,建立“每2小时巡查、每日全量复盘”的工作机制,确保问题早发现、快处置。
智能系统是雄安图书馆的核心亮点,也是维保工作的重中之重。2日午后,国际学术数据平台访问系统突发卡顿,正在巡查的机电工程师王典立即携带设备工具箱赶到现场。他俯身在机柜旁逐一排查线路接口,对照BIM三维模型仔细核对管线走向,经过系统排查,最终定位到光纤模块接触不良的问题。
“这类精密设备对连接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即便是微小的松动也可能导致信号传输异常。”王典一边更换模块一边解释道。经过半小时的紧急处理,系统恢复了稳定运行。监控屏幕上的数据流重新开始顺畅滚动,阅览区内中断的学术资料下载任务得以继续。看着研究人员重新投入到工作中,王典擦了擦额角的汗珠,继续奔赴下一个巡检点。
针对全龄友好型空间的特色需求,中铁建工维保团队开辟了“重点区域专项岗”。在幼儿阅览区,中铁建工维保人员仔细检查圆角书桌的稳固性,对亲子阅读区的无线充电接口进行通电测试;爱心阅览室内,他们协助调试盲文阅读设备与电子读报机,确保视障读者与老年读者的使用体验。当看到机器人馆员精准响应扫码需求、智能书柜顺畅完成图书调取时,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夜幕降临,随着最后一位读者离馆,中铁建工维保团队的深度运维工作正式开启。他们利用闭馆时段,对馆内各项关键系统展开系统性巡检与维护。在设备机房内,借助红外热像仪对配电系统进行测温巡查,精准排查潜在隐患;利用超声波检测设备,对管网系统进行严密筛查,确保压力稳定、无渗漏。
针对施工阶段重点攻关的智能遮阳系统,工程师们逐层调试百叶角度与响应灵敏度,确保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均能精准运行。凌晨时分的图书馆内,这支曾在建设期创造“雄安质量”的团队,正以同样严谨的态度,守护着这座智慧建筑的每一次呼吸。
这个国庆假期,中铁建工维保团队用脚步丈量6.8万平方米的场馆,用专业守护3500个座位的温馨。他们的坚守,让智能借还的便捷、跨境资源的畅通、全龄服务的暖心在假期持续在线。正如中铁建工雄安图书馆项目总工程师张钊在工作日志中写道:“这座文化地标里的每一缕书香,都是对我们坚守最好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