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故事:北建大两位教授以专业力量服务九三阅兵
北京建筑大学

2025-10-03 11:41 语音播报

城事

当威武的方阵踏过长安街,当绚烂的彩烟辉映天安门,亿万目光为“九三阅兵”这场国之盛典沸腾,北京建筑大学87名参与合唱的学生闪耀在演示画面的中心,107名志愿者的身影在大典中闪耀着别样的光彩,他们在万众瞩目中接受着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北京建筑大学一直与祖国同向同行

本次参加“九三阅兵”的

不仅是参加合唱团和志愿服务的师生

还有一些人

他们在阅兵荣光的背后

以默默耕耘的身影、以专业与匠心

守护着这场盛事的每一个细节

北京建筑大学的两位教师

便是这幕后力量中的一员

张艳霞

徐世法

他们虽未出现在九三当天的画面里

却以工程师的严谨与担当

为“长城年号台”的钢铁脊梁

与广场看台的坚实支撑注入智慧

更以精湛技术参与长安街维修方案的打磨

他们用另一种方式“参加了阅兵”

在钢铁与混凝土之间

写下了对祖国的深情致敬

张艳霞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学院教授

张艳霞教授主要从事钢结构与智能建造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余年;北京建筑大学教学名师、结构工程学科负责人,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子课题等3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主参编行业和地方标准7部。成果应用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首钢医院、北京冬奥会临时设施等多项工程中,先后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钢结构杰出人才奖等奖励。

“长城年号台”

“天安门广场座椅”

为做好九三阅兵工作,张艳霞作为技术专家,负责对广场要素中的“长城年号台”钢结构、广场座椅看台支撑钢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方案进行评审,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张艳霞教授说:自2021年受聘担任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服务保障和广场活动指挥部工程建设部专家以来,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倍加珍惜每一次为国家重大活动贡献力量的机会。今年九三阅兵广场建设,我有幸再次被聘为广场建设指挥部专家,参与广场建设的相关技术评审工作。

“长城年号台”与临时观礼台作为天安门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彰显本次纪念大会主题的标志性建筑,其结构安全性至关重要。我作为钢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的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方案的可行性与可靠性进行多轮严谨论证与推敲,全力确保钢结构稳定安全,为阅兵仪式的顺利举行提供了坚实保障。能够参与如此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程,我深感荣幸。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光荣,也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难以忘怀的珍贵财富。

徐世法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学院教授

徐世法教授是北京建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北京学者及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称号。历任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徐教授主持了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省部级奖近2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项;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120余篇;编制行业及地方标准8部。

徐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道路建养工程新结构、新材料与工程应用等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带领科研团队针对道路基础设施建养过程中固废多但利用率低、碳排放高且污染重等生态涵养差的问题,发明了“道路建养工程无废化建造技术”“生态涵养高韧性城市道路建造技术”和“高性能冷拌冷铺可持续铺面材料”等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空白,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突破,引领了新一代铺装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推动了道路铺装材料的绿色与耐久性变革。担任多个国际学术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和国际知名SCI期刊杂志编委,是世界交通大会WTC技术委员会、世界运输研究峰会TRC顾问委员会、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道路工程学会理事,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特聘专家顾问。

为做好九三阅兵工作,2025年7月,徐世法教授参加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长安街维修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及施工方案”专家评审会;徐教授结合本次活动的特殊交通荷载条件,并考虑将来日常通行需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意见和建议,并被作为关键要点纳入评审决议。

徐世法教授说:有幸参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的“长安街维修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及施工方案”专家评审会,内心十分激动 。

九三阅兵是国家盛事,而长安街作为核心仪式场地,其路面质量不仅关乎国家形象,更直接关系到阅兵仪式的顺利进行。面对这一特殊使命,我既倍感光荣,亦觉肩上担子沉重。

在评审过程中,我特关注于阅兵特殊交通荷载与未来日常通行需求的双重考量。重型装备通过时的集中荷载反复碾压对路面的特殊要求,与阅兵后日常车流作用下的持久耐用性必须统筹兼顾。我基于多年的研究积累,提出了针对材料强度及施工工艺的关键建议,尤其强调了材料技术要求要在保证短期高强度使用需求的同时,还要持续耐久地服务于日常需求。令我欣慰的是,这些建议在本次长安街路面维修过程中起到了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

我认为:“强军强国,你我有责!能够以专业知识为国家重大活动贡献绵薄之力,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光荣。”

阅兵的辉煌瞬间会铭记于历史,而背后的付出与坚守同样值得被看见。北京建筑大学的教师们用专业与汗水,在无声处筑牢盛典的基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平凡中的不凡”。他们是无数幕后英雄的缩影,更是工程人的骄傲——因为他们,这场国之盛典更加安全、更加璀璨。致敬每一位默默奉献的筑梦人,他们,也同样参加了阅兵!

供稿|张艳霞 徐世法

摄影|受访者供图 来源央视新闻等

快讯

编辑:谢永利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