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4 08:28
永定河畔,圆鼓鼓的震旦鸦雀脚爪牢牢地钩住芦苇秆,用如黄宝石一样的喙啄击苇杆,“嘀嗒嘀嗒”寻找着里面的美食。
“鸥界顶流”西伯利亚银鸥连续6年千里迢迢来到北京,住惯了海景房的它们,却也乐得到门城湖水域打卡,赴一场百鸟争鸣的盛会。
“鸟中歌唱家”东方大苇莺,时而在草茎、灌丛中跳跃攀缘,时而驻足休憩、四处观望,总是不忘“高歌一曲”,声音响亮婉转,音调极高、节奏欢快……
鸟择佳木碧水而栖。曾经,永定河河床裸露、河道干枯、黄沙满天,缺少鸟类赖以生存的“口粮”,沿河只能看见些野鸭子,物种少得可怜。经过连续7年生态补水,如今,流域内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重焕勃勃生机——
水丰草盛,鸢飞鱼跃,万物生长……沿线地下水位平均回升9.35米,永定河流域多处泉眼复涌,河道生态持续复苏,连续两年全年全线有水,连续五年贯通入海。
沿线水库、湿地清波荡漾,引得鸟群来此迁徙中转或“安家落户”,其中不乏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阔嘴鹬、红嘴巨鸥等北京罕见的鸟类。
飞鸟抵临
东临碧波荡漾的永定河,西倚绿意绵延的滞洪水库,永定河乐活中堤附近水域是京城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开阔的水面,清澈的水源,充裕的食物——这里是野生鸟类理想的栖息地。
2023年乐活中堤建成后,白鹭、苍鹭、绿头鸭等水鸟来此栖息,罕见的乌雕、白腹鹞、鹊鹞等珍稀猛禽也频繁现身。
要是说永定河畔的“明星鸟”,就不得不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了。近年来,黑鹳频繁抵临永定河畔。它们属于濒危鸟类,生性胆小,喜欢在高大的树木或悬崖峭壁筑巢躲避天敌,以鱼、蛙等动物为主要食物,全世界仅存3000多只,在中国有1000只左右。
今年5月,门头沟区永定河畔一处崖壁上,一对年轻的黑鹳“夫妇”在此安了家,衔枝加固巢穴,并孕育出三只幼鸟。截至8月底,黑鹳繁殖期已经结束,三只幼鸟基本结束了巢穴生活,进入独立前期。
在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展示的视频中,黑鹳一家人或是振翅腾空盘旋河床上空,或是踮脚在水边觅食,萌态十足。“与北京其它巢穴的黑鹳宝宝相比,永定河畔巢穴的黑鹳宝宝取食量高,成长速度更快,健康状况更好,这是因为永定河水生态环境好,它们的食物更加丰富。”该工作人员表示。
经过补水与生态修复,永定河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再现了“碧水长流”的壮观景象。不只黑鹳,珍稀鸟类真不少:流域内大宁调蓄水库内,东方白鹳展翅飞舞,它们缺少鸣管不会鸣叫,只能通过拍打坚硬的上下嘴,发出“嗒嗒嗒”的嘴响声以传递交流的信号;
京西门头沟,黄莺、白骨顶鸡、太平鸟等珍禽也频频到访,其中,白骨顶鸡是一种似鸡非鸡、似鸭非鸭的水鸟,喜欢栖息在有水生植物的大面积静水或近海的水域,对水质有比较高的要求;
宛平湖旁的芦苇丛间,常有中国特有鸟种震旦鸦雀出没,这种鸟类已在地球上生存了4亿5000万年……
全球有8条候鸟迁徙通道,其中最繁忙的一条——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就途经北京上方。迁徙季一到,永定河就成为不少候鸟的“歇脚”地,出现过游隼、黑翅鸢等珍稀鸟类。由于环境适宜,黑鹳、赤麻鸭、普通鸬鹚等候鸟中的一部分,也慢慢变成了“留鸟”。
去年10月,永定河乐活中堤附近水域迎来了一位远方来客,一只身长十几厘米、棕灰白配色、尾巴发红、有着醒目黄色眼睛的小家伙,名字叫“亚洲漠地林莺”,首次飞临北京的消息让鸟友们“炸了锅”。
鸟,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监考官”。万鸟翔集,正是对永定河水环境、水生态逐渐向好的最佳注解。
留住家园
京雄高速永定河特大桥南侧约300米处,矗立着一处朝西的细沙崖壁。崖壁长30多米,高近20米,有近200个圆洞巢穴,每个巢穴有拳头大小。虽然裸露壁面面积不大,却是崖沙燕北归时的“家”,是北京最大的崖沙燕栖息地。
崖沙燕又称灰沙燕,属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三有”陆生野生动物,是北京地区的夏候鸟,身体呈深灰褐色,尾巴短、分叉浅,在北京地区并不常见。
近几年,崖沙燕每年4月中下旬都会从南方回到永定河畔,5月至7月繁殖。幼鸟会飞后,它们就会举家向南方迁徙。
在北京,它们为什么选择永定河畔的崖壁定居?永定河管理处水环境管理所副所长杜立伟介绍,崖沙燕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比较特殊,喜欢生活在河湖边,喜欢垂直的崖壁,主要在崖壁或沙堤上凿洞为穴,永定河两岸植物丰盛茂密,还有丰富的食物资源,它们在这里可以捕食水上的飞虫。
2024年夏天,崖壁上方几百米外的区域正在进行施工作业,发现崖沙燕后,为了不影响它们的栖息,水务等有关部门立即决定停止施工,为小家伙们提供安静的“育儿园”。
今年,崖沙燕又按时回到了它们的家园。
湿地,是永定河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北京市水务部门通过对湿地岸线的改造,为鸟族留住家园。从河流、坑塘、湖泊、沙洲、滩涂,到草地、农田、灌木丛、林地,有关部门通过植物搭配及设施引入,净化水质,优化湿地生境。
位于永定河主河道上的八号桥水质净化湿地,是北京市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中首个开工建设的湿地项目,总面积211公顷,是一座集森林湿地、溪流湿地、湖泊湿地等于一身的复合型湿地,是一处大型生态涵养区。芦苇、蒲草、睡莲、水葱等20多种水生植物蓬勃生长,年净化水量0.6亿立方米,减少入库有机污染物600吨,降低了河水中30%污染物。
妫水河入库口水质净化湿地,通过乔木、灌木、水生植物根系净化及滤料净化等,对妫水河上游来水实施净化,改善妫水河入库水质,能实现出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河道)Ⅲ类标准限值,年净化水量为730万立方米。2022年,设置在这里的北京市河湖鸟类自动观测站官厅水库1号站,曾观测到一只“白色大鸟”,经过识别,确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
水,也让水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夏天,芦苇可以让黑眉苇莺、大杜鹃、黄斑苇鳽等夏候鸟在芦苇丛里繁殖;冬天,芦苇还可以为棕头鸦雀、麻雀、震旦鸦雀、文须雀等小鸟提供食物和隐蔽条件。
近年来,永定河水生生物物种快速恢复,生物群落结构持续优化。永定河山峡段、平原段(五湖一线)的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大型水生植物和鱼类物种数逐年上升,水生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水生态健康状况持续向好。
其中,山峡段马口鱼、宽鳍鱲、鳑鲏(俗称“五彩鱼”)等健康物种发现较多;平原段以麦穗鱼、鲫鱼、鳑鲏等物种居多;郊野段从无水状态到底栖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逐步出现,常见的有鲫鱼、麦穗鱼、棒花鱼等。
人鸟和谐
有鸟的地方,就有风景。
水清岸绿,水鸟翩跹,啾啾鸟鸣为永定河增添灵趣。在京城,爱上观鸟的人越来越多。各大“鸟友群”中,人们分享着拍鸟的佳作,交流着拍鸟的心得,有永定河专属“鸟友群”,还有专门的“永定河观鸟攻略”。
秋天,不仅有大量候鸟往南迁徙,北京本地一些留鸟也会因为食物资源等因素变得更加活跃,正是“打鸟”的最佳时节。在永定河乐活中堤,每天都有热衷于拍鸟的摄影师来到临水休闲平台,架起“长枪短炮”,等待鸟儿闯入镜头。
“原来永定河连水都没有,就更别提鸟了,后来晓月湖、绿堤公园这些地方建起来了,能看见一些水鸟。近些年,能拍到的鸟的种类越来越多了,候鸟呆的时间也长了,总能拍到像卷羽鹈鹕这样稀罕的鸟类,带给我们惊喜……”
64岁的张磊是永定河乐活中堤拍鸟大军中的一员,他希望用相机记录下永定河流域所有珍稀鸟类。退休后,张磊有了更多空闲时间,总是一大早骑着电动车八九公里来到永定河畔“打鸟”。“与拍风景不同,拍鸟拍出来的照片,效果具有唯一性,俩人同时拍一个鸟,效果都是不一样的。”他解释自己喜欢拍鸟的原因,这种挑战,让他觉得欣喜。
保持适当距离,避免使用无人机等设备近距离拍摄;不干扰鸟类的自然行为,不投喂或使用闪光灯拍摄;穿着颜色较暗的衣物,避免大声喧哗......为守护来之不易的成果,这些“规矩”在观鸟爱好者中已普遍达成共识。
考虑到从中堤北门到观鸟拍摄的地点约有1公里,观鸟爱好者大多装备较重、出行不便,北京市永定河管理处还利用电动巡逻车辆接驳。
永定河生态多样性的增加,同样离不开人的保护。北京市水科院流域生态环境研究所专家薛万来告诉记者,该所在永定河开展了人工增殖放流的实验。在永定河平原段划定的示范区域,通过栽植水草培育底栖和宽鳍鱲高需氧生境,同时以牧食者黑壳虾作为宽鳍鱲主要食源。监测结果显示,宽鳍鱲已在示范区域存活。
一个个类似的生态实验,为永定河生态保护与恢复提供依据。
另外,在永定河生态补水前后,北京市水务局水质水生态监测中心都会对永定河流域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比较补水前后生物多样性的差异恢复情况。
根据最新的永定河物种调查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永定河流域累计调查发现浮游植物500余种,浮游动物270余种,底栖动物280余种,岸边带高等植物430余种,鱼类50余种,湿地鸟类36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