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5 08:08
当地时间10月4日下午,日本自民党第29任总裁选举结果揭晓,64岁的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最终胜选。
本月15日召开的临时国会,将选出首相石破茂的继任者,届时日本很有可能迎来首位女首相。
被称为“安倍女孩”的高市,能否像安倍晋三一样打破“短命首相”魔咒?她的保守路线,是为日本注入强心剂,还是将其推向更严重的动荡?
三度参选,一朝胜出。
高市早苗并非出身政治世家,而是从平民家庭“一路逆袭”,这在日本政坛极为罕见。
1993年,高市首次当选众议院议员,自此开启从政生涯。此后,她在自民党和内阁长期担任要职,不仅是党内历史上首位女性政务调查会长,还是日本史上任期最长的总务相,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展现出广泛影响力。
在角逐自民党总裁的道路上,她此前曾两度折戟。2021年9月首次参选时,虽积极备战,却在首轮投票中仅列第三,未能进入决选。2024年9月再次挑战中,她在首轮投票中暂居第一,但在次轮议员票的角逐中以21票之差惜败石破茂。
9月7日,石破茂以“避免党内分裂”为由宣布辞职,为自民党总裁选举按下启动键。
本次参选的5名候选人,除三度征战的高市早苗外,还有现任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现任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小林鹰之、自民党前干事长茂木敏充,全都是总裁选举的“老面孔”。
在10月4日首轮投票中,这5人无一获得过半票数,得票前两位的高市早苗(183票)和小泉进次郎(164票)进入次轮投票。
在次轮投票中,高市早苗获得185票,高于小泉进次郎的156票。至此,高市早苗成为自民党历史上首位女性总裁。
从程序上看,自民党作为日本国会第一大党,其总裁大概率会被推举为内阁首相,只要在后续的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获得多数支持即可。
不出意外,日本将很快迎来首位女首相。
选举胜出,两张王牌。
高市早苗在政治上持保守立场,被视为日本民族主义的代表人物。此次总裁选举,她依靠党内阵营的抱团抉择和政策主张的精准卡位,最终登上日本政坛权力高峰。
争取各派支持,整合党内力量。
自民党的派系政治,在此次选举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高市能够胜选,可以说是保守阵营为避免分裂的集体妥协。
高市的基本盘来自安倍派系。2012年安倍第二次组阁时,她成为日本首位女性总务大臣,此后在修宪、安保等议题上始终为安倍“冲锋陷阵”,被党内称为“安倍经济学的女管家”。
安倍遇刺后,她仍以“保守主义继承者”身份,获得近40%的原安倍派议员支持,这一基本盘成为她参选的底气所在。
同时,自民党最大派系——麻生派也公开表态支持高市。其领袖麻生太郎直言“需要强有力的保守派稳定政局”,这一背书打破了选举均势。
同时,原岸田派的20余名议员因不满石破茂的中间路线,也投靠高市阵营,形成“老保守+新激进”的联合阵线。
反观高市的主要对手小泉进次郎,虽凭借年轻形象获得基层党员好感,却因缺乏稳固的派系根基,在“水军门”丑闻后难以争取建制派支持,最终在决胜阶段独木难支。
抓住政策要点,迎合选民情绪。
高市早苗的政策主张呈现“务实经济+强硬安保”的复合特征,精准击中当下日本社会的核心痛点。
在经济领域,她标榜延续“安倍经济学”,提出“万亿日元现金补贴”刺激消费、将企业税降至20%以下的承诺,精准吸引中小企业主与低收入群体支持;能够灵活调整货币政策立场,从去年反对加息的“鸽派”转向强调“央行独立决策”,同时警示加息过快可能抑制企业投资,试图在通胀治理与经济增长间寻找平衡。
在安保领域,她延续一贯的强硬姿态,主张修改和平宪法、增加军费投入,迎合了保守派的“国家正常化”诉求;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的反对立场,则收获了渔业团体等特定群体支持。
社会政策上,她虽因强调女性“相夫教子”角色引发争议,却稳固了家庭主妇群体的基本盘。
这种政策组合,被《日本经济新闻》评价为“精准捕捉了民众对通胀与安全的双重焦虑”。
保守路线,三重困境。
虽然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总裁,但当前日本各方面状况并不乐观,摆在其面前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的考验仍然严峻。
政治困境:联合执政难破国会僵局。
高市的首要难题,是在“双院皆失”格局中站稳脚跟。自民党和公明党的执政联盟已在参众两院均失去多数地位,必须联合其他在野党才能成为多数。
有舆论分析,高市可能会与参议院占23席的国民民主党谈判。该党“保守务实”倾向与高市的理念更契合,但国民民主党已提出:“冻结修宪进程”“增加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等条件,这与高市的核心主张直接冲突。
此外,想要达成党内团结同样棘手:支持小泉的岸田派、菅义伟集团虽未明确反对高市,但却表示“不配合激进修宪”。
若10月底前无法完成联合谈判,新政府恐陷入“开局即遇难题”。
经济困境:财政扩张难掩结构矛盾。
当前,日本经济仍然处于艰难境地,日本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8月核心CPI同比仍达2.7%,超宽松货币政策已无空间,但高市反对加息的立场将使日央行陷入“政治干预”争议。
财政方面,高市的“万亿日元现金补贴”尚缺乏资金来源,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会长丰田章男明确反对“以债换增长”,暗示企业界不支持增发国债。
更关键的是结构性改革缺失,高市的政策并未触及农协、经团联等既得利益集团,也未提出劳动力市场改革、地方振兴等长效措施。
外交困境:强硬路线引发连锁反应。
中日关系上,石破茂执政期间,在共同利益和现实需求的驱动下,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都有一些积极互动,表现出缓和迹象。但随着自民党内保守势力抬头,以及作为对华强硬派的高市胜选,日本可能会在钓鱼岛及台湾等问题上采取更具挑衅性的举措,给两国关系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地区安全上,高市的修宪、强军主张可能会加剧东北亚局势紧张。韩国已表态,若日防卫支出超GDP2%,将重启“独岛防御强化计划”;朝鲜则可能加速导弹试验,以回应“美日协同”。
更微妙的是美日关系,在推动美日韩同盟的关键期,高市引发的韩日争端可能打乱美国布局。
接下来,高市早苗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党内各派系的争斗,还来自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她能否带领自民党摆脱困境,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