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之冰
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 记者 孙云柯

2025-10-05 08:57 语音播报

时事
进入
长安街知事
看更多
+ 订阅

永定河为首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永定河畔留下的工业遗址讲述着新中国成立后的奋进篇章。近年来,随着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工业产业转移,时至今日,这些工业遗址已进一步转型,成为城市新名片。

百年首钢与永定河有着不解的渊源,这座位于石景山区的首钢园,依“石景山”傍“永定河”而建,曾是首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

如今,这片热土乘着奥运的东风不断转型发展,经历了从山到海、从火到冰、从厂到园的三次蝶变,成为“一起向未来”的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服贸会、WTT中国大满贯、中国科幻大会等等在这里相继举办,百年首钢一路发展,持续探索河园共兴的新故事。

新首钢大桥。首钢集团供图

大河大厂

偌大的首钢依永定河而建,翻开地图查看,整座园区沿着河道的走势向着东南方向自然铺展开来。仅从地理角度来看,首钢与永定河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1919年首钢建厂选址时,正是看中了永定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1918年,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创办的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在京津冀选址建设钢铁厂。公司督办陆宗舆率领由美国伯利恒公司技术人员和中国矿冶工程师组成的选址团队,在河北宣化、天津张贵庄以及北京通州、丰台、坨里、长辛店、卢沟桥、三家店、石景山等9地踏勘。

这些地方“均经悉心研究”反复对比成本、水源、交通、地势以及战时安全等诸多因素,其后择定石景山迤东地方为炼厂地点。据时任龙烟铁矿督办陆宗舆所作《龙烟铁矿公司股东会报告书》记载,“此处地位宽敞,交通亦便,将来铁砂由京绥北来,煤焦由京汉南来,石灰石采之附近之将军岭,用水汲之于永定河。炼成之铁,东由京奉运至天津出口,而制出之各种副产物,得售之于京津等处。”

此外,石景山位于京畿之地,有利于战时安全。借助永定河冲积扇平原地貌,地势开阔,地质坚固,能够承载工业厂房和设备。因此,确定石景山作为未来建厂厂址就是一个极佳的选择。1919年6月,石景山炼厂(首钢前身)在石景山东麓启动建设。从此,一条大河与一座钢铁大厂结下了百年之缘。

首钢园四高炉。首钢集团供图

在钢铁生产的炼焦、炼铁、炼钢、连铸、轧钢工序中,水具有冷却、降温、洗涤等重要作用,需要源源不断供应。1922年,石景山炼厂建成了一条550米长的引水渠,从永定河直达厂区,厂内建成了15万立方米的贮水池和426立方米容积高架水塔,用于向高炉输送冷水。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石景山炼厂,易名“石景山制铁所”。在日本统治的8年间,石景山制铁所产能扩大,供水设施得到完善。日本投降后,石景山制铁所被国民政府接收,改名“石景山钢铁厂”。

新中国成立后,首钢与永定河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1957年,永定河引水渠建成,将永定河水从三家店水闸直送到高炉,石钢很快迎来跨越式发展。1966年9月,石钢更名首都钢铁公司,成为后来人们熟悉的“首钢”。厂区内建成了四座工业水池,被工人们称作“大水池子”,这也成为了秀池、群明湖的前身。

“大水池子不仅保障生产,还是职工休憩的乐园。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常有人从里面钓上二三十斤重的草鱼和鲤鱼,用自制的虾网捞虾,一晚上就能收获好几斤。”在首钢工作42年、长期研究首钢历史的老首钢人胡景山回忆。

改革开放后,首钢实现腾飞,钢产量从1978年的179万吨飙升至1994年的824万吨,跃居全国榜首,创造了钢铁冶金业的辉煌,成为北京重工业发展史上的骄傲。

“可以说,没有永定河就没有首钢发展,没有永定河就没有北京钢铁工业。”胡景山说。

首钢园区全景。首钢集团供图

一熄一兴

进入21世纪,大型钢企的环保问题日渐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北京夏季奥运会申办成功后,首钢启动了向河北唐山曹妃甸的疏解转移。2010年底,随着最后一座高炉熄火,永定河畔的首钢老厂区沉寂下来,酝酿新生。首钢与永定河的关系,也由此迈入新阶段。

“新首钢因夏奥而生,因冬奥而兴。”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城市更新事业部副部长周婷介绍,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这片钢铁森林注入新生,这片沉睡的土地被重新唤醒,开启了从火到冰的转型:

西十筒仓改造成了北京冬奥组委的家;精煤车间老厂房、运煤车站改造出速滑、花滑、冰壶、冰球训练馆,俗称“四块冰”;三高炉焕新升级成为首发首秀首展平台,首钢滑雪大跳台灵动挺拔……当全球顶级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背景是独具工业印记的冷却塔,工业美学与冰雪运动激烈碰撞,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盛赞:首钢园区是一个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范例。

冬奥会后,首钢园继续朝着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方向加速发展,一高炉变身为SoReal科幻乐园,中国科幻大会连续举办,京西崛起“科幻之城”;服贸会永久会址落户首钢园区,四高炉华丽转身为首钢国际会展中心,成为工业遗存可持续利用的新亮点……首钢实现从山到海、从火到冰、从厂到园的三次蝶变。

首钢滑雪大跳台。首钢集团供图

永定河滋养了首钢的钢铁之躯,如今,首钢又以活力复兴反哺母亲河。周婷介绍,2019年9月建成通车的新首钢大桥,其钢箱梁、钢塔所用的钢板全部由首钢制造供应,各类钢板用量合计约4.5万吨。过去取永定河水用于钢铁生产,如今首钢以一种新的方式回馈这份自然的馈赠。

新首钢大桥又被称为“和力之门”,是兼具力与美的钢铁艺术品。大桥的建设不仅实现长安街西延6.5公里达到52.5公里,更是为北京西部新增一条进出中心城区的快速通道,从而有力带动门头沟、石景山、新首钢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因水而兴

如今,北京市启动实施“两园一河”协同联动发展,将永定河北端的首钢园,和南端的园博园,通过永定河连接在一起,未来将在更大尺度上盘活京西永定河流域的发展动能。

市发改委产业处处长李彬介绍,此前,首钢园、园博园、永定河各自发展,彼此关联度不高。今年5月印发的《“两园一河”协同联动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努力将“两园一河”区域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河湖、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核心载体、水与城市活力共融的水岸客厅、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践行“两山”理论的中国式现代化样板。

目前,永定河左岸S1线至新首钢大桥1.3公里段,完成了高质量的城市设计。首钢北区潮玩悦享水岸、首钢滑雪大跳台及周边区域整体提升、石景山(本山)改造提升、永定河右岸湿地、园博湖公交式轮渡等一批重要节点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首钢园也加快升级打造群明湖大街和二高炉南路的十字景观轴,六工汇商业片区和首钢国际会展中心片区,秀池和群明湖,四座高炉、石景山、冷却塔和大跳台,形成“两轴”“两区”“两湖”“多中心”的整体风貌。

2025年暑期,首钢园成为了北京西部最炙手可热的文旅地标。来自北京各区以及京津冀等多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不少人带着孩子来体验这座散发着浓浓工业风与现代时尚气息的现代钢铁之城。

首钢园夜景。首钢集团供图

园区众多游玩项目中,最受欢迎的当数今年5月开放的“心跳咖啡”,项目利用首钢滑雪大跳台本体独特空间,在33米高空打造720度空中特色观景平台,并设置绳降、魔网探险、大型滑道等7项户外探险体验项目,持续释放冬奥遗产和工业遗存可持续利用红利。

从朝阳特意赶来的高婷,就是不久前在网上种了草,看到别人都在说心跳咖啡刺激又好玩,一定要亲身体验一下。乘坐电梯登上33米高空,系上安全绳后小心翼翼地走过悬空软梯,就到了景色最美的空中平台。站在平台远眺,北侧是群明湖和首钢建筑群,南侧为新首钢大桥和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随手一拍都是炫酷大片。

“在空中的视野太好了,首钢园和京西的美景尽收眼底,工业风加上自然山水,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再配上一杯咖啡,这样的体验只有亲身来到首钢园才能体会。”高婷说,“站在平台上,心跳不自觉就会加快,不仅仅是来自高空带来的刺激感,咖啡本身也会加速心跳,当然还有空中的极佳视野,都让人心跳加速、快乐加倍。”

大跳台旁,高大的工业冷却塔也进行了改造,成为融合AI智能系统的NBA·咪咕篮球公园,开园后迅速成为球迷争相体验的网红球场。大跳台南侧,首钢园联动永定河体育休闲属性,布局了网球、足球、篮球等全民健身设施。北侧,波光粼粼的群明湖,不少游人泛舟湖上,体验水上项目的乐趣。数据显示,暑期的首钢园,日均客流量突破3万人次。这座百年老厂,正以最年轻的姿态拥抱着每一个人。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首钢情结”。首钢园与永定河这对“工业与河流”的共生体,演绎了从资源依赖到生态共赢的中国式现代化样本。如今,一幅共生互融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百年钢城与母亲河继续书写和创造“一河永定,一门广开”的新史诗。

千年永定

编辑:丁文捷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