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晚,音乐剧《青春之歌》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震撼公演,这部被“大戏看北京”力荐,筹备近三年精细打磨的音乐剧作品,终于在国庆档与观众见面。公演当天,各地慕名而来的剧迷和观众用爱意与掌声点燃了整个剧场。
80年前,闪亮在抗日救亡洪流中的青春之光,燃点在80年后的青春之路上。值此凝结着光荣与艰辛的历史时刻,经中国现代文学馆正式授权,以改编自杨沫先生经典文学作品《青春之歌》为原型和史实,创制的大型青春版音乐剧《青春之歌》于10月3日至5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进行为期3天5场的公演。
演出现场,将舞台区的一席位置留给了《青春之歌》原著作者杨沫先生。自原著首次出版已经60余载,此刻的杨沫先生见证着后辈用当下最受剧迷推荐的音乐剧的艺术形式“唱”着她的笔墨字句中的人和事,“演”着她字里行间的爱与情,“舞”着她纵情于笔端的当年和当下。这是全体主创献给匠心于文学艺海的杨沫先生最诚挚的致敬。
将50万字的长篇小说浓缩成一台140分钟的音乐剧,挑战极大,但剧目从剧本、导演、音乐、舞美设计和多媒体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符合当代审美与现代语境的大胆突破,力求与曾经拥有和正在拥有青春时光的一代代青年共勉与共情。
- 1 -
剧情故事与每个人的经历“共鸣”
这部被音乐剧圈普遍关注,为观众热情期待的新创剧目,讲的是一个关于“选择”如何影响并塑就命运的故事,是一部以主人公林道静在卢嘉川投身的信仰之路、余永泽徘徊的利己之途,胡梦安追求的名利之道中,思考并抉择自身道路的“成长史诗”。而这正是当年大时代背景下青年所要面对的人生定向。看似“爱与被爱”的剧情构架,支撑着小人物们在民族危亡的时艰中,用各自所愿所求,解读出那个年代、那些人生的宏大叙事。
这是一部“因爱而起,为爱抒怀”的音乐剧作品。它在剧目出品人、总导演、编剧甲丁心里蕴藏多年,自热爱上文学的那天起,他一直想将文学作品的魅力借助音乐传递给观众,于是有了这样一部等待数载也恰逢其时的改编经典文学作品的机会。在甲丁导演的笔下,他对于剧目的读解,是无数份“爱”的交织。这里面有林道静、卢嘉川等无数逐光而行的有志青年对理想的“敬爱”,有林道静对独立人格、自由人生的“挚爱”,有以卢嘉川们为代表的有志青年对国家的“深爱”,对信念的“热爱”,其中也交织着余永泽对林道静的“爱而不得”,交杂着胡梦安对林道静的“非其所爱”,而无数份“爱”编织而成的情感,恰是我们每个人独有的生命体验,剧中流露的每一种“爱”都是对您自身经历的触碰。
- 2 -
人物设定与现代语境“共情”
《青春之歌》小说中所塑造的林道静、卢嘉川、余永泽和胡梦安等人物,经过电影版、电视剧版、话剧版、歌剧版的演绎早已经深入人心,但是音乐剧版的《青春之歌》在人物设定上增添了几分“与众不同”。林道静是“独立女性”的化身,她没有活在旁人的眼中,不依附于他人,不被现实所困,用自己的志向注释自己的人生。卢嘉川是无数“逆行者”的代表,他在国难当头时的挺身而出,是黑暗中追光而行热血青年的化身。余永泽是典型“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形象,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于他而言才是生活的信条。而剧中对镇压进步青年不择手段的反派胡梦安的塑造,则勾勒出仕途之上逐官趋利的复杂人性……
在本次演出中,歌唱家曹芙嘉将饰演林道静、歌唱家王凯将饰演卢嘉川,并联袂高天鹤,陆艺火,杨璐,李泽楷,李昊阳,于金石等在音乐剧舞台广受赞誉并拥有众多“剧粉”的实力派音乐剧演员。他们用自己的歌声与表演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力。作为歌唱家曹芙嘉的音乐剧舞台首秀,曹芙嘉正像其饰演的角色林道静一样,勇于拓宽自身艺术事业的维度,将声乐艺术与舞台表演结合,成为其在音乐领域的又一力作。歌唱家王凯的加入,则为卢嘉川的形象找到了“恰如其分”的塑造,其高亢嘹亮的声线与真情流露的表演,仿佛就是以卢嘉川为代表的先辈英烈和今天的对话。
- 3 -
音乐旋律与观众心跳“共振”
本剧在音乐风格上进行了又一次大胆突破和尝试,融合“重金属”与“古典乐”音乐特质,力求在音乐的大开大合中,让当代青年的心律与剧中人物的心跳同频,构建一场书中、剧中和当今社会每个人的情感共振。本剧的几首高难度唱段,更是成为了燃翻全场的high点,如《选择》中林道静、卢嘉川、余永泽和胡梦安的四重唱,音浪此起彼伏、高潮迭起,令现场观众掌声雷动、久未停息。掌声如潮水般轰然涌来,瞬间响彻了整个剧场。此外,《两同心》《心·问》《是临别 是久别 还是两别》的温婉倾诉,《青春中国说》《我是怒潮》《一起来抗争》的热血高燃,让观众的心时时刻刻跟随音乐而“乐”动不停。有的观众双手捂嘴,眼眶瞬间就红了;有的观众瞳孔放大,久未回神;有的观众忘情地拼命鼓掌,掌心通红也全然不觉。
本轮演出依然保持着甲丁文化创制剧目的一贯呈现品质,即:现场乐队伴奏和全向声环绕音响,力求让观众身临其境,沉浸其中,让每一位来观剧的您享受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无死角的沉浸体验。
- 4 -
设计巧思与当代审美“链接”
音乐剧《青春之歌》在导演手法上,力求通过多时空交错、多空间演绎的“平行蒙太奇”手法,在兼具艺术审美高度与舞台表现力度的戏剧语言和演员内心戏份的演绎中,完成对角色的打造和剧情的陈述。戏剧节奏张弛有度、角色人设个性明朗、音乐表达抑扬顿挫、情节推进大开大合是这部剧的特性与特征。
在舞美设计上,以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为创意核心,强调空间纵深感,将“倒映”“镜像”“悬浮”等造型样式运用于舞台之上,是一次在音乐剧舞台上敢想敢做的实践。
本次多媒体设计重点把握“情绪渲染”的创意方向,在构图上采用具象与意象相得益彰的环境解构,即通过局部放大,营造视觉美感,通过色彩夸张强化人物内心。
在演出的最后时刻,剧中的每一位角色高举旗帜,如果彼时的“他们”慢慢转身回望着台下的每一位观众,这一刻,台上台下的呼吸与心跳都融为一体——所有人都沉醉在巨大的感动之中,这就是音乐剧的魔力,是任何屏幕都无法复制的、活生生的震撼。
不论身处怎样的年代,青春的选择都会是一生的伴随。如何从众多的“我觉得”中靠近并收获“最值得”,让自己的“青春之歌”为梦想发声,与时代共鸣?剧中人物的身世与故事也许不是全部的答案,但希望它是观众“答案”中的有所涉及……这是观众走进剧场,和《青春之歌》共赴一程燃情岁月的情感宣泄。
据悉,音乐剧《青春之歌》在完成国庆档的演出后将开启全国巡演,并陆续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公演。
音乐剧《青春之歌》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创研基地创作项目,并入围“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新锐大戏板块,剧目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监制,北京甲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光谱合元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和北京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北京能量悦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担任合作单位,中国现代文学馆出任学术支持,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作为支持单位,特别感谢北京华彬文化基金会的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