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7 08:21
在中国,没有哪座桥能够像卢沟桥一样,让亿万人刻骨铭心。永定河的水奔涌向前,卢沟桥横跨其上,宛平城守卫桥头。这里传承着中国人的智慧,也凝聚着中国人的骨气。
卢沟桥地区作为京畿咽喉,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不断接受烽火洗礼。明王朝传位到崇祯帝时,江山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为抵御李自成起义军进京,修建了“拱北城”,也就是如今的宛平城。
“宛然以平”
宛平,取宛然以平之意。从辽开泰元年(1012年)改幽都县为宛平县,这个名字已经传承千年。
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明代的“拱北城”,东城门,叫顺治门,西城门,叫永昌门。到了清代,西城门改为威严门,东城门沿用顺治门。1928年,设北平市,宛平县城迁至拱极城内,这座城就被称为宛平城。
在清代京杭道里图可以看到卢沟桥、宛平城和北京城的地理位置,卢沟桥和宛平城拱卫京师西南门户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
1937年,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中,宛平城再次经历炮火的洗礼,7月8日凌晨,日军炮轰宛平城,宛平城门、县衙都在炮火中被毁,留下断壁残垣。
1961年3月4日,包含宛平城在内的卢沟桥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宛平城开始修缮,重建两座城楼和瓮城,1987年7月7日,宛平城修缮工程竣工,在修缮的过程中,特意保留了东城墙、南城墙上的累累弹痕。
时光荏苒,宛平城静默地矗立在永定河畔、卢沟桥头,守候着它脚下的热土。对宛平城的保护,一直没有停止。2019年,开展了宛平城北侧城墙段修缮工程、宛平城墙战争遗迹保存研究工作,2022年开展了“宛平城战争遗迹保护项目——东002号弹坑研究性修缮工作”……
在宛平城的老居民记忆里,这里的生活曾经是不便的。
“要是下雨,得大盆小盆接雨水!”“有一回下大雨,家里电线都起火了,把一家人吓得够呛。”“雨季,只要家里没人,都得把电闸拉了,冰箱都成了储物箱”……当时宛平城内共有247个院落805户,许多房子已经成了危房,街巷狭窄,翻建、修缮都很难。
响应居民诉求,2020年宛平城地区在丰台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和房源,启动了首批危房申请式腾退工作,首批解危工程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29个危房院落腾空。之后,还有宛平城二期解危行动、三期解危行动。
宛平城,还是那个城,却也不再是那个城!
古城焕新
2024年2月2日,农历小年儿,一场持续到正月初八的宛平新春嘉年华,开启宛平城的焕新之旅。宛平新春嘉年华期间,人们行走在城内街,逛宛平吉市,在人民咖啡馆里休憩,在拱极营里看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宛平城的古韵与时尚潮玩交汇在此。
“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精华区加速建设的第一步,我们将加快推动赓续文脉的‘宛平博物馆之城’计划落地,以‘针灸式’改造理念打造街区样板间,引入多元业态,‘激活’宛平古城。”丰台文旅集团董事长杨蕊介绍。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举办国家重大纪念活动和国际和平交往活动的重要承载地,宛平地区进行了保护提升,实现“馆桥城园”一体化运营,以全新面貌接待八方游客。
站在卢沟桥上东望,宛平城巍峨矗立,静默无言,给人朴素庄重之感。西城门前,南北两侧曾经封闭的绿地,如今变身成了街角公园,树木错落有致,还设置了座椅,就在树荫下,人们或行走其间,或闲坐休憩,一派怡然自得。
公园的改造不仅让人们多了休憩集散之所,也亮出了宛平城崔巍的城墙。顺着城墙根儿新铺设了一道宽约三四米的砾石路,不少人踩着砾石路顺着城墙根儿打卡,留下与宛平城墙的合影。
“我们改造了宛平城西门南北绿地,在绿地内增设二级园路,缓解此前步行空间窄、通过性较差的问题,还在园路旁增加必要的休息座椅等设施,并去除灌木,保留场地内乔木,露出城墙,为游人提供近观城墙和打卡拍照的旅游空间。”丰台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次提升改造,丰台区对宛平城城墙及城楼进行了修缮保护,开展了宛平城南半段城垣和院落优化改造,对城垣沿线及院落实施了马道铺装、景观绿化、院落规整和房屋修缮,形成“青砖黛瓦连片,红砖红瓦点缀”的整体风貌。
宛平城西,卢沟桥也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清理酥粉、重做油灰勾缝,对桥下及栏板两侧50米范围的河道进行了清淤,还取消了桥栏板前的护栏,让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桥焕发青春。
宛平城南、京港澳高速公路北,占地20公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也同步进行了改造,不仅完成了游客服务中心建设,还实现了无界公园设计,西侧与城南街沿线、北侧与南后街形成了贯通便捷的全龄友好型街区环境,有健身步道,有人行便道,有休憩空间。
在这片曾经的战场上、在累累弹痕的见证下,人们在这里闲坐聊天,奔跑嬉戏,跟着小音响里循环播放的红色老歌跳舞,享受着平和而惬意的时光。
博物馆之城
根据对宛平博物馆之城的规划,到2025年,这里将形成“灰墙黛瓦连片、红砖红瓦点缀”的总体风貌,到2027年,全面完成宛平城从历史古城到博物馆之城的蜕变。
如今,宛平博物馆之城正在一步步从蓝图变成现实。
从西门走进宛平城,右手,是今年7月刚刚启用的小城会客厅,里面正在展出“烽火卢沟 硬气铸魂”丰台抗战专题展,展览通过数十组珍贵图片、实物,再现了丰台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抗战历史。会客厅边上的二层小楼里,正举办北京赤脚医生展,面积虽然不大,却是北京市首家以赤脚医生为主题的专题性公益类展览,里面有当年赤脚医生的工作笔记、医疗箱、自制药品等珍贵文物。二层还布置了数智小屋、宛平国医馆、中医药文创区、研学空间。
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彭飞介绍,这个展陈空间将结合当前中医药和文旅融合趋势,以建设博物馆之城为契机,融合“文化展陈+特色诊疗+文旅体验”三位一体,打造“红色+中医药”主题沉浸式文旅综合体。
顺着城内街向前,马路对面,“北京文创”集合店8月份刚刚入驻宛平城。这里汇聚了首都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40余家国内外知名文博机构及文化遗产地的精品文创资源。记者看到,“中轴线文创”板块精选了永定门至钟鼓楼十五个核心点位的主题产品,生动串联古都700余年历史轴线。“三大文化带”文创板块集中展示长城、大运河、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代表性景点的创意佳作。丰富的文创产品,让人能够把承载着“京味”文化与时代创意的“北京礼物”带回家,可谓一站式探索京城千年文脉与独特的红色记忆。
继续向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焕新亮相,《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持续掀起参观热潮,开展一个多月就接待社会各界观众超过45万人次。
过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路南复建的卢沟驿,如今变身留声咖啡和留声机博物馆。穿过古香古色的门厅,推开咖啡店的大门,迎面是阵阵咖啡香,还有大大小小的留声机和老式收音机,其中一款留声机还是来自1880年的盘式留声机。留声机,作为一种古老的音乐播放器,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情感。行走在其中,仿佛能听见百年前的声音。
留声咖啡对面,是一家以军事为主题的特色书店——和平书店,砖木结构的古建里,是深深浅浅的绿色书架。“红色经典”“现代军事”“文明史记”“军旅情怀”“手工文创”……一个个功能区,看书,喝咖啡,购买文创产品,闲坐其中,感受一场别开生面的“军旅书香”。
“经过阶段性保护更新,如今的宛平城,入驻‘宛平县衙博物馆’‘马可·波罗文献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空间,陆续推出‘太行古道’‘宛平记忆’‘大丰起兮’等一系列专题展。”丰台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杨蕊介绍,宛平城正在成为新的博物馆聚集区,未来丰台区将强化其文旅融合,持续建设“宛平博物馆之城”,打造“一条街、城墙环、双动线、四象限”的空间格局。
今年2月,《北京丰台区宛平城地区FT00-1503、1511、2408、2410、2501、4003、4004、4013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0年—2035年)(草案)》公示。根据规划,到2035年,宛平城及周边地区将完成环境整治和有机更新,打造宛平“博物馆之城”,有序建设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京西历史文化焕新门户形象,成为举办国家重大纪念活动和国际和平交往活动的重要承载地,积极融入“两园一河”联动发展战略,结合卢沟桥-宛平城、晓月岛等资源塑造高品质岸线景观,激活周边产业功能与城市活力,联动首钢园、园博园等永定河沿岸地区共同打造世界级水岸经济带。
宛然以平,一条永定河,滋润了京华大地!永定河畔,一馆一桥一城一园一岛,以烽火铭刻了民族的记忆,既是让人们铭记历史的红色地标,更是承载文旅融合、京西转型发展的未来空间,在新时代的脉动中续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