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养老大调研 | 北京公园适老化进步不小,尚有细节可完善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毅

2025-10-10 11:02 语音播报

封面
进入
养老大调研
看更多
+ 订阅

历史名园、休闲公园、城市森林、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北京市纳入名录的公园已经达到1100座,是老年人最常触达的公共空间。

阳光微风、鲜花绿地、健身步道、座椅长凳,公园不但是老人们的休闲场地,还是社交场所。记者到北京市多座公园走访,发现老人们对公园适老化的需求集中体现在舒适无障碍、方便有关怀。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北京市公园在适老化方面的工作越来越细心、越来越见成效。

无障碍:费劲

坡道被台阶阻断

“哎,这有个台阶,咱得慢点儿。”张阿姨推着轮椅,带行动不便的老母亲到漕运历史文化游览区游玩,两人接近通惠河边,却发现无障碍通道有台阶。张阿姨刚才在停车场,看见一块“无障碍坡道”的标识。“我看到‘无障碍’,才从这边走的,没想到还是有障碍。”张阿姨小心翼翼地将轮椅挪到台阶下,才顺利带着老母亲来到河边。

波光盈盈的通惠河,秋风习习,母女俩神清气爽。可就是不断出现在眼前的台阶,让她们想到公园的其他区域,都有点难。这块狭长的沿河区域,曾经还有一个名字叫“孝悌园”。园内依然保留着不少以“孝”为主题的雕塑,体现敬老爱老的人文关怀。

但在无障碍坡道的设计上,记者看到有不少不合理之处。从公园停车场,可以通过坡道轻松登上园内的小山坡。但小山坡上的几座凉亭,只有台阶没有坡道。翻过山坡,想去河边,会发现几条通往河边的小路,也有台阶。有一条通向游船码头的小路,记者数了数,有三段台阶,每段两级。再仔细观察,有台阶上能看见明显的划痕,不知是不是挪动轮椅时擦出的痕迹。

不只是停车场、山坡通往河边的小路有台阶,沿河小路也有台阶,而且更高。记者看到一个大爷带着孙子沿河骑车,从东向西骑行途中,遭遇了一个10级台阶。在台阶前,大爷俯身抱起自行车,小孙子俯身抱起平衡车,两人互相提醒、关照,抱着车一步步爬上台阶。记者追上前询问,大爷不确定这条沿河路是否可以骑车,但每天沿河骑车的人很多,推轮椅的人也不少。“确实费劲,推轮椅的就没法上来了。”

休息区:冰凉

坐石椅得自带坐垫

北京市公园的休息区,设置有形态各异的长椅、长凳,漕运历史文化游览区也类似。有的围绕树木,设计成四方形的长凳。有的是带靠背、扶手的长椅。材质有的是石质,有的是木质,从现场情况看,老年人更喜欢有靠背扶手的木质长椅。

石质的椅凳,记者在祁家豁子城市森林公园也看到了。公园里的石桌、石凳,很适合老人们下象棋、玩纸牌。但冰凉的体感,让老人们望而却步。

在城北的黄草湾郊野公园,记者看到王大爷坐在石质长椅上,为了保温,他随身带了一张泡沫板当坐垫。“因为凉啊,没办法,我这从屁股到大腿,都不舒服。”王大爷说,他从三年前发现石质长椅的寒意,开始传递到他身体上,“石头的确实成本低,但是不舒服。”

作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最吸引人的特质往往是人少、绿化好、环境清静。“我家到这儿,坐车一站地,很方便,每天都来。”王大爷家楼下是华汇紫薇公园,“那边刚改造完,很多老人爱去,我喜欢静,还是喜欢到黄草湾来。”记者到访华汇紫薇公园时,发现这里的适老化改造还在收尾中,休息区已经能看出来为老年人设置合适的椅凳。

2024年,黄草湾郊野公园经过改造成为一座全龄友好的无界公园。王大爷也说:“公园里木椅子变多了,带扶手的也有。儿童乐园那边,很多孩子们玩的滑梯。跑道也适合年轻人跑步。”

记者往公园深处走访,发现很多基础设施已经更新,儿童公园附近有崭新的木质带靠背扶手长椅。带着孙辈们到此玩乐的老人们,可以在这种舒适的长椅上休息。

功能区:提升

公厕扶手越来越多

新改造的黄草湾郊野公园,在2025年1月将其公厕移交给朝阳区环卫中心进行长期管护。在此之前,该公园公厕管理问题频发,经常被投诉。记者探访发现,公厕现在焕然一新,无障碍设施到位。男厕内洗手池、坐便器设计了扶手,还在坐便器旁边安装了呼救按钮。

对老年人来说,公园公厕是常用功能区。2023年,北京晚报曾关注北京市公园、医院、商场等处公厕,反映因缺乏扶手、老人蹲下去起不来的尴尬。当时,公厕扶手就像“开盲盒”,只能碰运气。记者此次走访发现,公园公厕的扶手越来越多。

漕运历史文化游览区内靠近漕运奥运文化广场的男厕内,几个坑位都没设计扶手,会对行动不便的老人造成麻烦。不过,在这个公厕以西约150米处,还有一处公厕,其男厕坐便器设计了扶手。

在北极寺公园,记者遇到了使用电动轮椅游园的李大爷,他对公园的无障碍公厕赞赏不已:“很方便,环境也非常好。”北极寺公园的公厕,无障碍坡道宽敞、平缓。专门设计的第三卫生间,方便行动不便者和带小孩的家庭使用。这个卫生间从大门到坐便器、洗手池都设计了扶手。在男厕内,也有专为行动不便者设计的无障碍隔间、洗手池。

在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接近牡丹园地铁站的角落,有一处公厕也配备了无障碍卫生间。今年夏天,居住在附近的多位老人和残疾人向社区反映同一问题,通往这处公厕的道路台阶经常扮演“拦路虎”角色。经过充分沟通,社区和园林部门用无障碍坡道替代了“拦路虎”。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在2019年自愿申请撤销AAAA级旅游景区资质。当时媒体报道,其中一个原因是自然及人为因素造成园内园林景观与设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现在经过多年恢复和“无界公园”建设,状况日益好转。

嘉河公园同样迎来改变,在2024年作为马草河沿线改造项目重要节点,对公共空间品质着重提升。公园公厕设置无障碍卫生间,健身区还专门配备了衣帽集合处。

典型样板:贴心

处处设计想着老人

在记者这次走访的众多公园中,万寿公园堪称典型样板。公园原址为关帝庙,曾名万寿西宫,1995年正式更名为万寿公园,是本市第一家以老年活动为中心的主题公园。

走进公园东门,就看见有几个老人在热水供应站接热水。对他们来说,这已经成为每天的例行动作,习惯而自然。再往公园深处走,类似的贴心设计随处可见。

长长的扶手栏杆,沿着健身步道,遍布公园各处。用手扶上去,才能感受到细节之美——除了连接处,栏杆扶手大部分使用木质,将低温影响降到最小。

公园公厕的无障碍坡道,采用塑胶材质,防滑且有弹性。无障碍卫生间宽敞明亮,小便池、坐便器、洗手池都配备了扶手。

公园座椅,也全部采用带扶手的设计。有老人带着孙辈,坐在长椅上晒太阳。午后阳光,有些慵懒,孩子趴在扶手上研究雕花图案,老人扶着孩子,慈祥地低语:“乖,好看吧……”即便是围绕树木的圆形木凳,也加装了扶手,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起身。

此外,像康复乐园、康复栏杆、地书广场、门球场等体现适老化元素的设计,在公园里也随处可见。

“对我们老年人来说,这个公园我感觉是最合适的。”有大妈刚刚绕着健身步道走了两圈,“我家离这儿两站地,家门口也有小公园,但我还是乐意到这儿来。因为各方面设施,都考虑老年人的需求。这种长扶手,其他公园很少有。这儿老年人也多,每天都能遇到朋友,健身、聊天、晒太阳,多美。”

适老化改造全景调查

编辑:王雯淼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