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醉诗书趁年华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山高月小

2025-10-11 12:36 语音播报

深读

历代书家多嗜酒,唯以酒佐墨,方可诗兴大发、即兴挥毫。欢庆时酒为仪式感,祭天地、飨世人;伤痛时酒为忘忧君,排孤闷、化伤痛;无所事事时,执杯携壶一醉方休,幕天席地、其乐陶陶。登临高山还是横舟江上,清风明月还是铁马冰河,如黄庭坚诗云:与世浮沉唯酒可,随人忧乐以诗鸣。

明 米万钟《草书七言律诗》

扇面 纸本 水墨 18.6cm×54.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林栖何待倦飞还,掉臂知非鬓己斑。青白眼分翻自扰,马牛名合□身闲。剧场易换歌中态,乐事难穷杖底山。诗卷酒樽生计稳,风波应不到柴关。乞身归山之一 书似 米万钟

放诞醉客

中国古代饮酒文化十分深厚,历史悠长。纣王酒池肉林祸国殃民,周公便做《酒诰》限定酒只能用于祭祀。被礼乐教化的百姓对酒有敬畏心、有节制,适度享受酒的香甜,并抒发情感忘却烦忧。置酒于钟鼎彝尊,以酒与天对话、与神交流,气氛凝重神圣。“高宴颢天台,置酒迎风观。笙镛礼百神,钟石动云汉。”传为怀素书写的《谢脁诗》描绘的就是这种景象。

唐 怀素《书谢脁诗》

25.3cm×30.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高宴颢天台,置酒迎风观。笙镛礼百神,钟石动云汉。瑶堂琴瑟惊,绮席舞衣散。紫凤紫(点去)来参差,玄鹤至凌乱。已庆明延乐,谁想南风弹。

北宋 苏轼《京酒帖》

纸本 水墨 26.2cm×14.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京酒一壶送上,孟坚近晚必更佳。秋上 。芒源兄 十四日

礼崩乐坏之后,礼制和宗法秩序瓦解,社会形态遽变。酒也变成了自由的代名词,纵酒是英雄气概、是文人骚情。魏晋时期以“竹林七贤”中的刘伶为代表,借酒卖疯,把荒诞的放任精神体现到极致。刘伶喜饮酒,在《酒德颂》中,“惟酒是务”的他无时不刻都拿着酒器喝得醉醺醺的,他鄙视那些拿礼教束人的缙绅处士,就是要我行我素。他经常乘坐鹿车出行,车上挂酒葫芦,俨然是“酒驾”,然而生死于他而言算不上头等大事,以至于预先和随行家仆都交代好了,假如醉酒身亡马上就地掩埋。“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如此这般,肉身和精神都超脱了,天地间只一个我,一个超然的我。我们想象的喜欢清谈的竹林七贤们,并不是手持麈尾、正襟危坐的辩手,个个都是披发解衣、醉酒逍遥的混世才子,在醉生梦死中放飞自我,自由得像是一片天上的云。于是这篇《酒德颂》深得书家的喜爱,赵孟頫书写的版本为63岁时所书,这时候的行草堪称炉火纯青,被后世誉为赵书最上神品,赵体风神尽显,圆柔挺秀,比其代表作《洛神赋》多一点豪气纵逸。该作有十四家题跋,包括孙星衍、张焘、孙冯翼、徐有贞、王稺登、翁方纲等,明清时期对此帖推崇备至,如文彭跋所云:“信手拈来,头头是佛,若必曰‘兰亭’,恐不必以此论松雪。”董其昌也有一版极为养眼的《酒德颂》长卷,行草书字字独立、间隔疏朗,董书开淡宗一派,值得玩味。大书法家们不是为了赞颂刘伶,而是为其狂放不羁的态度所感染,或可借酒浇愁、以酒避祸,借毛笔书写奔袭的自由。

元 赵孟頫《酒德颂》卷

纸本 水墨 28.5cm×65.2cm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延祐三年(1316)丙辰岁十一月廿一日,为瞿泽民书。子昂

清 奚冈《诗酒风花联》

立轴 纸本 85.6cm×24.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光。蒙泉外史 奚冈

酣畅醉书

说起书法的自由狂放,不得不提到张旭和怀素。颠张醉素是草书的顶峰,有了酒为催化剂,笔便不是创作主体,“意”跃然成为主宰,结体运笔全然不是平常形态,惊蛇走虺、笔墨驰骋,“狂”草狂放到让别人认不出几个字。唐代诗人李颀《赠张旭》描其态:“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大草圣。露顶据胡床 ,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杜甫《饮中八仙》称“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怨不得酒醒之后,张旭自己都觉得不可复制。怀素同样是醉后挥毫才能达到如鱼得水的欢愉,他曾一日九醉,被人称为醉僧,一旦酒醉立即在寺庙粉墙上笔走龙蛇写个不停。李白《赠怀素草书歌》云:“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白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鬼神惊,时时只见龙蛇走。”董其昌《吕仙诗卷》写得有点儿怀素的意味,草书线条连绵纠缠、笔法铰转自如,和董书一贯的清雅风貌迥然。文中说,在东老家墙壁上有一首吕洞宾的诗,是用桦树皮书写的,民间有此诗的拓本,风格和怀素类似。杜甫《饮中八仙》中写有张旭,张旭癫狂,怀素喜醉,他们都是神仙般的大书家。怀素突然大悟,这感觉就像吕洞宾见了汉钟离之后的境界一样啊!

明 董其昌《书吕仙诗》

长卷 纸本 墨书24.8cm×292.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白酒酿成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此为吕祖诗,以桦皮书东老壁者。拓本流传人间,颇类醉素。老杜《饮中八仙》有张长史。长史颠,怀素醉,皆神仙中人也。当素师豁然大悟时,与吕祖见钟离后境界何别?其昌书

《吕仙诗卷》中东老墙壁上的诗云“白酒酿成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有酒是为了招待朋友,有书则为了款待心灵,隐居在山中的日子踏实安心,这是读书人不出仕以避祸乱的理想。明米万钟书写的“诗卷酒樽生计稳,风波应不到柴关”草书扇面笔墨飞舞,意态自如,排布不拘,有如酒后挥洒。米万钟为米芾后裔,行草书可谓家学,他追求率意、天真,乞身归山的自如在笔底尽显。

草书写得淋漓洒脱的大家,如李白,“莫使金樽空对月”,“与尔同销万古愁”!如贺知章,解取金龟换酒钱,“眼花落井水底眠”。如徐渭,“不羡皇帝不羡仙,喝酒胜过活神仙”,“酒深耳热白日斛,笔满心雄不停手”…… 饮酒之趣,是花间一壶酒?还是桃李春风一杯酒?还是白日放歌需纵酒?李太白的《将进酒》中一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精准点题了,不喝点儿酒怎么可以把圣贤的精神智慧发挥到极致从而名垂千古呢!

借酒消愁

能称为“酒”的通常制作时间较长,酒体清澈、度数较高,家常喝的也许是“醴”,是一种酿制一宿而成的味道浓厚的甜酒,或者是“醪”,酒精度低、口感甘甜,也比较浑浊。度数不高贪杯倒是无妨。苏轼的行书作品《中山松醪赋》就是为松树风味的醪而写的作品。1093年,东坡在被贬岭南的路上,滞留襄邑。当地有一种独特风味的醪,后味略苦,饮后如“漱松风于齿牙”,自带仙气,醉后感觉与嵇康、阮籍、醉八仙同游,一天喝几次,“感天刑之可逃”,被贬谪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呢!

只要气氛到位,就是应该呼朋唤友、推杯换盏,明顾璘所书《将进酒》中,主人设宴邀客,“金壶注清酒,放歌笑千场。”饮酒为乐,就忘掉那些忧愁吧,人生际遇似乎冥冥中已经注定,坐等须发皆白可对不起眼前的美酒。顾璘何许人也?字华玉,号东桥,苏州吴县人,明嘉靖年间政治人物,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其草书清俊劲健,与其文才相称,皆追慕唐人、婉丽多致。他喜设宴,好宾客,经常屋外的鞋子摆了一地。筵席中通常少不了教坊乐工以古筝、琵琶等乐器助兴,宴乐之中众友人酒入愁肠竟洗涤一切烦忧,文人有雅志、壮士有豪气,饮酒怎么不算一场涤荡心灵的洗礼呢!


编辑:谷多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