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2 11:46
2021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考察时指出:“延庆是属于未来的。”2024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提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和重要回信,为延庆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市委市政府赋予延庆建设生态、文明、幸福的最美冬奥城的重任,为延庆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延庆全区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走在前、补短板”,改革开路、实干争先,奋力推动最美冬奥城建设迈上新台阶。
狠抓生态环境提档升级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时强调:“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延庆区立足首都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把生态环境指标作为“一号指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以污染防治为抓手厚植生态本底。深入实施“0.1微克”行动,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8天,是全市唯一突破300天的区,2025年上半年全区细颗粒物累计平均浓度降至24.6微克/立方米。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积极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七个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良水体比例均为100%。坚持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地共管”,土壤环境保持良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动态达到100%。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连续六年保持优等级,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全市最高。
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优化生态系统。强化“三区三线”(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全域空间管控和“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扎实推进燕山山地南部生态综合治理等项目,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着力巩固“一核、一环、三带、五廊、十园、多点”的城市森林格局,精心建设“五彩长城”特色景观带,全域打造高品位花园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全市人均面积的2.8倍。率先编制实施区级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推进全区16处自然保护地资源一体化统筹保护,开展野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修复等工作,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植物种类分别占全市的77%、75%,成为全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之一。
以区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应用为核心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积极推进“两山”理念实践创新,举办两届国际研讨会,发布全国首个区县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白皮书,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获国务院办公厅激励通报。持续探索区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与结果应用,出台区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考核奖励办法和提升工作方案,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提升空间管理一张图平台,完成全市首批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签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劳务代偿机制做法在全国推广。
力促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高质量发展,部署了“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等重要任务。延庆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改革创新驱动、资源要素统筹,一体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绿色产业体系和特色消费空间,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融入全局优环境。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落实“北京服务”工作要点,坚持把法治放在突出位置、把人作为最关键因素、把企业和群众感受作为评价标尺,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创新重点企业、优秀团队等“特供式”服务机制,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市场准入”成为2024年全市营商环境评价标杆指标。
科技引领强支撑。以中关村延庆园为主平台,聚焦无人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提升发展能级,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78家、“专精特新”企业86家,其中两家企业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关村延庆园成为全市首个绿电示范园区。推进低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先导区建设,联合市级部门出台北京市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建设方案等支持政策,国内首个无人系统产业生态联盟、全市首个中关村低空技术产业园相继落地,北方工业大学无人机学院、北京氢航院等高能级科创资源平台落地,成功集聚无人机企业133家、通航企业8家,其中航天时代飞鸿已跻身“独角兽”行列。全球首款浮筒式水上电动飞机完成首飞,氢内燃发动机攻克航空双点火系统技术难题。统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北京市林果花草蜂药种业创新孵化基地建设,打造“妫水农耕”区域公共品牌,北菜园绿色蔬菜、归原有机奶入选“北京特色农产品消费季”知名品牌,延庆土特产知名度、竞争力持续提升。
文旅融合促消费。深化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联动融合,聚焦长城、生态、冰雪、红色、妫河“五大文化”,结合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建立宣传、思想、文化(文物)、旅游四轮驱动机制,出台文旅体商农融合发展促消费政策,持续扩大优质文旅供给,2024年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21%。着力讲好长城故事,制定实施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行动方案,深化世界级长城大景区建设,高标准推进中国长城博物馆建设,举办北京长城音乐会、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八达岭夜长城等精品活动,争当长城文化带建设领头雁。着力弘扬生态文化,依托北京世园公园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草莓音乐节、斯巴达勇士赛等品牌活动,塑造“未来在延”生态教育品牌,培育星空小镇、鸟类食源地等载体,积极发展气象经济、森林经济。着力做热冰雪经济,运用延庆奥林匹克园区等冬奥遗产,成功举办21场国际、国内高级别冰雪赛事,连续六年荣膺冰雪旅游十佳城市。着力赓续红色文脉,“平北星火 声声不息”红色志愿宣讲团走进首都高校巡讲。着力展现妫河古韵,深化妫河生态文化休闲带开发建设,构建“妫河夜画”夜游体系,打造井庄柳沟、永宁古城等特色民俗旅游目的地,创立“妫川文艺奖”促进文化文艺繁荣,开展“长城脚下 艺动妫川”群众文艺展演汇演巡演,彰显妫川文化深厚底蕴。
加快民生服务优化提升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优先抓好民生领域各项改革。”延庆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着力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不断提升民生服务均衡性、可及性。
城乡统筹打造宜居空间。严格落实以分区规划、新城控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等为支撑的规划体系,着力打造颜值与内涵兼修、品质与品位兼具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实施休闲度假商务区规划,打造“延庆·好物”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城市更新项目,累计建成棚改安置房1万余套,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提前1年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物业管理改革由“三率”全覆盖向市场化水平明显提升迈进,老旧电梯更新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高标准实施“百千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和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做精做优“延庆东南山·九沟十八湾”“网红路边网红村”等乡村振兴品牌,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城乡环境建设管理考核连续9年保持生态涵养区首位。
精准施策提供暖心服务。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创新产业、企业、创业、就业“四业”联动模式,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着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出台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强基固本”教育改革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首都体育学院新校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延庆校区、北方工业大学延庆校区建设有序推进。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保持全市第一,获评全国健康区。用心用情做好“老老人”服务保障和“小小孩”托育服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主动向前推行高效治理。全面落实《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和《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接诉即办改革的意见》,坚持有解思维,创新专题调度、对单研讨、奖惩激励等机制,用好“每月一题”、重复诉求化解等工作措施,全力解民忧、化民怨、提能力、优治理,2025年接诉即办成绩保持优秀档次。深入建设文明城市,健全好人、好事、好地儿、好政治生态、好社会环境、好舆论氛围等先进典型的培育和宣传激励机制。群众文明素养、文化自信不断提升。
底线思维夯实安全环境。深入推进法治延庆、平安延庆建设,健全政法领域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全市首家法学会法律服务站,推出“法律门诊我来选”“法律明白人”、法治副村(校)长等特色做法,群众法治获得感不断提升。以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为主线,开展信访矛盾“解难题、去存量”专项治理,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按照“平时突出融合化、急时突出多样化、险时突出立体化”的工作思路,全面抓好防汛应急和灾后恢复重建,地区安全稳定局面持续巩固。
推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延庆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层层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以全面从严治党保障全面建设最美冬奥城。
突出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动最美冬奥城建设的实施方案。持续健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闭环机制,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一任务一方案”高质量抓好市委巡视整改工作。
凝聚思想共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坚持思想引路、舆论引导、精神引领,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创新建设最美冬奥城讲解员队伍,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夯实组织基础。深入实施“强基工程”,大力推进村级“1+3+1”队伍培训,创新村干部绩效奖励机制,严谨细致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筹备工作。扎实开展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统筹推进国企、学校、医院等各领域党建工作,强化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建强干部队伍。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紧盯重点岗位科级干部,从严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着力提升干部领悟力、执行力、战斗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创新推出柔性引才、“延庆英才卡”、低空技术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支持办法等政策,加速人才“能进能出”,“大人才”工作格局持续优化。
锤炼过硬作风。突出“严、全、狠、常、实、硬”,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决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坚持“重教育、早警示、多提醒、严防范”,紧抓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正义、正气、正能量在妫川大地更加充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5.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3]锚定目标坚定信心 更加奋发有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N].北京日报,2024-12-21.
(作者简介:于波,中共北京市延庆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