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2 13:25
匠心铸盾育新苗——教育行业网络安全的坚守者与创新者
——北京禹宏信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石磊
石磊,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北京禹宏信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工程师,北京市第四届大工匠培育对象、高级技师(信息安全测试员)、网安启明星优秀讲师,具有CISP、PMP、CISA等多个专业资质,荣获“朝阳工匠”称号,教育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教育考试院、网信办、公安局、教委等单位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技术专家,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黑灰产检测与反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通信行业协会、北京教育行业SRC平台、东城区网信办的特聘专家;在2024年北京市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信息安全测试员(渗透测试)冠军(第一名);曾作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高级专家服务于国家部委、国央企、北京市委办局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几十所高校,在网络安全实战攻防、应急处置、漏洞挖掘、等级保护等领域经验丰富,尤其是配合公安机关破获多起信息安全、黑客攻击相关的案件。
深耕教育十数载,甘为校园网络“守门人”
石磊的网络安全生涯,始于清华园内那个充满探索与热情的年代。那时的他,在校园BBS上以“技术少年”的身份初露锋芒,凭借对计算机的痴迷与出色的学习能力,很早便与黑客技术结下不解之缘。但他并未走向歧途,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却光明的路——以技术守护他人。他说:“真正的能力,不是突破边界,而是守住底线。”这句话,也成了他二十年职业生涯的注脚。
在他看来,学校是社会的良心,学子是国家的未来,任何一起网络安全事件,都可能扰乱教学秩序、泄露师生隐私,甚至影响成千上万个家庭的信任。因此,他把教育行业的安全保障视为自己的使命,一次次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石磊带领团队承担了多家高校和政府单位的网络安全重点保障任务。那段时间,他几乎以办公室为家。有一次,某高校关键系统遭遇有组织的拒绝服务攻击,网站濒临瘫痪。石磊带队连夜架设防护设备,在攻击高峰持续数小时的情况下,最终确保系统零中断。“教育无小事,尤其不能因为技术漏洞,耽误学生一节课。”他说。
2024年在北京教育行业SRC平台成立大会上,他代表禹宏信安公司向北京联合大学基金会捐赠价值五十万的平台研发和运营费用,为北京教育行业网信事业添砖加瓦,为构建教育行业网络安全治理新机制、新模式贡献一份力量,并且个人作为平台专家组成员为平台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发光发热。
如今,他带领团队已为北京近1/3的公办高校筑牢安全屏障,成为教育行业公认的“网安守护者”——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认可,更是对他“呕心沥血护教育”的最高褒奖。
创新驱动破难题,打造教育安全“智慧盾”
“网络安全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创新的赛跑。”作为企业联合创始人,石磊深知教育行业网络安全的特殊性:资产复杂、师生数据敏感、安全运营人力紧张。他带领团队以“解决教育行业安全痛点”为目标,深耕技术创新,让AI赋能教育行业安全。
为适配教育行业需求,他主导研发“资产安全测绘管理平台”,精准破解高校资产“底数不清、风险难辨”的难题。该平台在多所高校应用后,资产测绘广度提升40%,深度覆盖至边缘设备,获评“网络安全行业创新优秀产品”。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超千万,拿下两项专利,四十余项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北京教育网络安全的标杆企业,于2024年底被认定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些成果,正是他“以创新守护教育行业安全”的生动注脚。
匠心铸魂传薪火,培育网信事业“接班人”
他积极推动企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将真实项目与实战演练带入校园。他担任多家高校网络安全竞赛的裁判专家和技术导师,在演练中不仅点评技术动作为学生梳理策略漏洞,更教会他们“攻防逆向思维”。在某次攻防演练中,他与学生一起复盘到深夜,逐一分析攻击路径、推演防御策略,该校攻击队最终在演练中拿下好成绩。一名学生赛后说:“石老师教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态度。”
这些年来,他坚持走进校园,为师生义务开展网络安全培训。从新入职教职工到网络安全专业新生,他的身影遍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校园,在某学校的新生网络安全教育课上,他用生动的真实案例告诉学生:“你的一个弱口令,可能成为黑客入侵的第一道门;你点击的一条虚假链接,也许会导致整个实验室内网瘫痪。”他没有高高在上的专家姿态,反而多了一份师者的耐心与温度。从“技术匠人”到“育人园丁”,他参与辅导的学生团队,连续多年蝉联北京教育行业演练攻击队前茅。
一批批曾经的学生走进行业,成为各单位的安全中坚;一所所合作高校建立起更完善的安全运营体系。从守护校园安全的“守门人”,到创新教育行业安全技术的“破题者”,再到培育网信新人的“引路人”,石磊以十数年的坚守与奉献,在教育行业网络安全的赛道上书写了“呕心沥血护桃李,匠心铸盾卫未来”的动人篇章。他的故事,是新时代网络安全工匠的缩影,更是教育安全事业守护者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