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并非年轻人专属,啥样的文创产品能俘获爸妈的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蕾

2025-10-13 11:57 语音播报

热点
进入
城市观察
看更多
+ 订阅

被视为“年轻人专属”的文创市场,正迎来老年群体的强势入局。“拒绝花哨、实用至上”,追求生活趣味与文化内涵,老年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诉求,带动了市场改变,为文创市场注入了银发活力。

专家分析指出,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开发老年文创产品需兼顾文化传承与老年人身心需求,既保留文化内涵,又提升产品实用性,才能持续提升文创产品的吸引力和覆盖面。

在王府井一家文创店内,一位老人正在看冰箱贴。

现象1: 注重性价比和实用性  愿意为“怀旧”买单

丰台区草桥欣园社区69岁的王阿姨,最近刚和朋友从山西旅游归来。她向记者展示了此行购入的云冈石窟龙纹、莲花纹黑茶双色围巾,纹饰古韵十足,“本来没计划买东西,闺女也说网上都能买,但这条围巾能当披肩,这个季节正好用,还带着云冈的意义,就买了。”她还为练书法的老伴添置了一方澄泥砚台,“我们不懂‘文创’,旅游也很节省,但碰到实用好看、价格合适的,也会买一两件留个纪念。”

家住朝阳区首开畅心园的张大爷是文创爱好者,旅游路过文创店总会进去逛一逛,“现在文创产品做得挺丰富,这几年出去旅游,扇子、手串、瓷器都买过,有些买来自己用,有些送给亲戚朋友。”张大爷坦言,自己“看得多、买得少”“东西太多买不过来,真要选,还是先看性价比和实用性。”

记者随机走访发现,绝大多数中老年人选购文创产品时“不追新潮、不慕花哨”,“实用性”与“情感联结”是两大核心诉求。一些年轻人也表示,牛角按摩梳、木质经络拍打棒、艾草锤等健康养生类文创最受长辈青睐,“父母旅游会带,我们出差也会买给他们,实用又贴合需求。”

张女士则分享了父亲的怀旧偏好:去年,她去天津古文化街游玩,看到有售卖鸟笼造型的木雕小摆件就给父亲买了一个,“我家以前住平房时养过鸟,搬楼房后便没了条件。父亲拿到‘小鸟笼’赶紧挂在了家里盆栽的花枝上,看得出来很喜欢。”以前朝阳公园书市上,老爷子还买过一套中国邮政二八大杠自行车模型,“他在家里摆弄时还念叨,‘以前邮递员走街串巷都骑这个,现在看不到了。’”

现象2:追寻生活情趣  老人也爱冰箱贴

十一前夕,地坛公园书市热闹启幕,线装古籍与现代畅销书错落摆放,文创摊位更是琳琅满目——个性图文帆布包、造型各异冰箱贴、复古公交车积木、非遗香包与刺绣……不仅吸引年轻人,更有不少中老年人驻足。

“冰箱贴20元一个,您尽管挑!”专卖冰箱贴的摊位前,68岁的退休教师张阿姨和周围的年轻人一起,认真挑选着心仪的款式。近来,凤冠霞帔主题冰箱贴成市场热门,摊位上整齐码放着六七款不同样式的“凤冠”。“这是孝端皇后的,那是孝靖皇后的,还有穆桂英款!您看这上面是十二龙九凤,那上面是九龙九凤……”在张阿姨的不断问询下,老板一一做着讲解。张阿姨拿着样品认真研究着,最终挑中了“十二龙九凤款”,满足地收入囊中。

张阿姨告诉记者,冰箱贴是买给自己的,“我也是受孩子影响,他们家里的冰箱被贴得满满当当,我看着也喜欢。”在年轻人的熏陶下,久而久之,张阿姨自己出门旅游时见到好看的冰箱贴也会买上一两个,“挺有意义的,看到就想起去过的地方。”

摊位旁,秦先生也在挑选冰箱贴。他坦言,父母以前出门旅游偏爱带土特产、零食这类伴手礼,近几年却有了变化。“大概是受我影响,他们现在也会带冰箱贴回来,比如老君山的山顶建筑、长白山的天池……都是地标图案。”秦先生说,父母总念叨“看着这些,就能想起走过的路”。

非遗手工香囊摊位前,同样有中老年消费者驻足赏玩。锦鲤造型的香囊色彩喜庆,红蓝撞色尽显传统韵味,凑近便能闻到浓郁的药香,提神又舒心。摊位上还有非遗工艺制作的桌布、茶巾,价格从几十元到二三百元不等。一位60多岁的阿姨正逐件翻看,她说:“这些样式很配家里的中式装修,看着就雅致。”

据记者观察,如今,一部分中老年人已跳出商品的“实用性”需求,主动追寻生活趣味和文化内涵。兼顾文化与实用属性的文创,正成为吸引他们的关键。

趋势:文创市场收获“跨年龄”共鸣

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创部主任邝芮告诉记者,市场数据显示,45岁以下消费者仍占据文创消费群体的70%至80%。中老年群体虽非当前消费主力,但随着文创品类的不断丰富,其消费需求已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这一趋势在今年北京地坛书市期间尤为明显,部分文创产品意外收获了中老年群体的青睐——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摊位上,一款正反印着“思想包袱”“文学包袱”的单肩背包,以“满赠限量”形式推出,成为书市中最“出圈”单品,不仅受到年轻人追捧,也吸引了不少老年人。

“年轻时就常说‘放下思想包袱’,现在背着这个包,既实用又有回忆感。”售卖现场,一位退休教师直言;在社交网络平台,还有人“晒”出七八十岁老人背着这款背包现身街头的照片。邝芮透露,这款背包的设计灵感源于对大众情绪的洞察:“‘思想包袱’既指装书的‘包袱’,又暗合当下人‘压力大、有心事’的状态,双关梗成功戳中了不同年龄层的共鸣。”

类似“跨年龄”消费还体现在“鲁迅系列·大先生的毛背心”上——上海书展期间该款产品火上热搜,主力购买者虽然仍是年轻人,但多用来赠送父母;还有部分中老年读者、人文社的中老年作者,也对其青睐有加。“还有我们的新年对联礼盒,同样是‘年轻人买、父母用’,成为连接两代人的情感纽带。”邝芮说。

谈及未来方向,邝芮表示,将布局养生类文创,计划开发艾草锤等产品,“养生需求覆盖年轻人与中老年人,年轻子女也愿意为父母购买这类产品,能自然触达中老年使用者,让文创产品进一步覆盖更多年龄层需求。”

前景:文创产品开发将覆盖更多年龄需求

北京工美集团文化创意分公司副经理王茜表示,当前文创市场在内容与形式上聚焦方向明确:内容层面以IP(具有识别与记忆价值的符号资产)为核心驱动,即围绕大众高认可度的IP展开设计;形式层面则依托现有工业或手工艺技术生产,如金属工艺、陶瓷工艺、木质工艺等。产品涵盖毛绒玩具、冰箱贴、钥匙扣、保温杯、马克杯、帽子、丝巾等常见品类。“当这些载体融入大众喜爱的IP,便构成了广义上的文创产品。以知名的‘冰墩墩’为例,每年更新生肖形象,自冬奥会后已培养起稳定的消费习惯。”王茜说。

谈及年龄偏好,王茜指出,年轻人更愿为兴趣价值买单,注重产品带来的情绪共鸣与社交属性,像景区的文创冰棍、主题冰箱贴等;老年人则更关注产品的实用性与保值性,比如马克杯、帽子、丝巾等产品的购买者中,年龄偏大者占比更高。此外,年长消费者更看重文创产品的材质工艺,具有保值属性或附带保健功能的产品更吸引他们。

记者了解到,冬奥会期间,工美集团推出的全球限量发行、玉玺形制的“北京冬奥徽宝”就深受中老年人喜爱。“‘北京冬奥徽宝’分为羊脂白玉版和铜版本,尽管只是摆件,但凭借精美做工与一定收藏价值,不仅吸引年轻人,也收获了一批中老年购买者。”王茜说。此外,工美文创近期与颐和园联名推出的“凤鸣佳音”酒具,因倒酒时能发出鸟鸣声,将趣味性与实用性结合,再叠加双方IP影响力,购买人群也更偏向有阅历的中老年消费者。

“从市场反应看,IP对消费人群的影响具有跨年龄层特性。像‘冰墩墩’这类萌系IP,也吸引了大量年长消费者购买,其中不乏为子女选购的情况。”因此王茜表示,在文创产品开发中,团队仍会优先考量IP的认知度,再结合功能性载体特性精准匹配目标受众,“近几年,中老年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认可度和购买力持续增长,我们在后续产品的开发中,也会更多关注并覆盖他们的需求。”

记者手记:文创同样需要“适老”

地坛书市文创摊位上,68岁的张阿姨对着凤冠霞帔冰箱贴反复问询、认真研究的场景,打破了记者对老年人“只买实用品”的认知——原来他们不仅会为“用”买单,更会为“喜欢”和“回忆”驻足。

王阿姨的云冈石窟围巾、张大爷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模型、退休教师青睐的“思想包袱”背包,这些商品的热销显现出老年人群的文创需求,他们也渴望通过产品连接情感,表达情绪价值。

图片来源网络。

文创产品的消费链条里还藏着意外的发现:年轻人的审美影响、子女的孝心赠礼,正在悄然改变老年文创市场的格局。从“鲁迅毛背心”到“艾草锤”,“跨年龄层”产品逐渐成为主流。

调查中,还有老年人提出个性需求:比如,希望有商家能开发复古挂历,市面上的文创日历字体太小,对老年人不够友好;再比如,希望一些大型文创店内能够设立老年人推荐专区,对相关商品进行展示和推荐,方便他们从琳琅产品中“定位”甄选……

老年文创产品的核心在于“文化温度”与“适老关怀”的双向融合。从设计者的角度来说,兼顾实用功能与情感共鸣,覆盖更多年龄层,便能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