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冻”的全球化与“觉醒”的全球南方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唐任伍

2025-10-14 07:40 语音播报

学习

“全球南方”和“全球北方”的鸿沟泾渭分明,阵营清晰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实行的是总统制,拥有巨大权力的总统施政方式,深刻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特朗普以“让美国再次伟大”为竞选口号重返白宫,在“特朗普1.0”时代的“修墙”“退群”和“加税”基础上公然威胁他国领土主权,民粹主义、霸权主义变本加厉。

当今世界,由于发达程度的差距,“全球南方”和“全球北方”的鸿沟泾渭分明,阵营清晰。以美国为首的北美、欧洲、澳洲以及亚洲的日、韩、以色列等发达富裕的“全球北方”国家,依托科技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全球化红利,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在全球化中独享着高品质生活、高度的工业化以及主导全球经济、政治的地位;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广大的“全球南方”国家,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制定的“扶强抑弱”的全球化规则中,长期以来只是“全球北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地,他们普遍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贫困人口多,科技比较落后,被称为发展中国家,世界上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全球南方”。因此,“全球北方”对“全球南方”充满偏见和歧视。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全球南方”国家人民的觉醒,西方殖民体系瓦解,“全球南方”通过建立诸如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不再是传统的“沉默大多数”,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非西方、反干预、求发展成为“全球南方”国家的最大公约数。“全球南方”已经群体性崛起,成为影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决定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力量,是百年变局的希望所在。

位于食物链顶端、习惯享受红利的“全球北方”,根本不愿意看到曾经任由他们蹂躏的“全球南方”国家的觉醒。为了打压“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北方”国家采用两手策略,一方面在世界各地对不认同其价值观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玫瑰革命、橙色革命、郁金香革命、广场革命等“颜色革命”,且连连得手、屡试不爽;如果没能得逞,美国等“全球北方”国家干脆赤膊上阵,屡屡在全球范围内挑起战争,输出动荡。美国作为“全球北方”的领头羊,建国200多年里,只有16年没有打仗,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800多个海外军事基地。从阿富汗到伊拉克,从叙利亚到利比亚,美国的战争机器碾过哪里,哪里的民众就陷入水深火热。美国在中东策动“阿拉伯之春”,在东欧、中亚导演“颜色革命”,在拉美推行“新门罗主义”,在南海“拉偏架”“搅浑水”,在世界上划分阵营,拉帮结派,推行“印太战略”,纠集“五眼联盟”等小团伙,搞“小院高墙”,强迫地区国家选边站队,蓄意制造对抗和冲突。美国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本应是全球化的推动者、国际和平的保障者,却打着“基于规则”的旗号和“和平”的幌子,干着瓦解全球化、破坏和平的勾当。事实证明,美国是全球化的瓦解者、世界秩序的最大乱源、国际和平的最大破坏者、全球稳定的最大风险。

“逆全球化”“半全球化”正处于上升趋势,全球化“渐冻”现象越来越明显

中国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一员,是世界上最大工业国和贸易国。在衡量工业化程度的标志性指标中,中国的发电量是“全球北方”领头羊美国的2倍,钢铁产量是美国的12.7倍,造船是美国的70.5倍,汽车产量是美国的3倍,水泥产量是美国的22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风电技术竞争力全球第一,占世界份额60%以上;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接近一半在中国。中国等“全球南方”国家不可能永远处于产业链中低端,有需要也有能力更有权利向产业链中上游攀升。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一些反华政客泛化国家安全,不仅以脱钩断链、围追堵截的方式,歇斯底里地甩锅中国,甚至赤膊上阵,依靠谎言抹黑中国,直接推动一系列排斥中国的法案,对中国采取最严厉的贸易制裁措施,不断打压中国科技企业,限制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投资,阻拦中国获得先进的半导体技术。截至2024年8月,美国将1300多个中国的实体列入制裁清单,其中涉及芯片、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并以说一套做一套的惯用伎俩,继续实施使中美“脱钩”的贸易和技术措施,阻碍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众所周知,1882年通过的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尽管1943年在一片反对声中被废除,但其后的美国为了适应政治的需要,陆续出台形形色色的制裁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的方案,古巴、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家均遭受到近似疯狂的封锁、制裁和排斥。俄乌战争开始后,俄罗斯遭受一万多种制裁,金融、通信、体育、艺术、音乐等,均遭到禁止,甚至连俄罗斯的猫、狗也未幸免。美国将中国作为头号“竞争对手”,可以说是“逢中必反”。2011年美国通过“沃尔夫条款”,禁止中国参与任何与NASA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禁止美国航天局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其目的就是通过阻断中美太空合作,遏制中国太空技术的迅速发展,挡住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之路。美国甚至禁止中国公民购买关键基础设施16公里范围内房产,禁止中国学生进入公立大学实验室。2024年,美国众议长约翰逊公开宣称“中国对全球和平构成最大威胁,美国国会将在本届会期结束前动用一切手段对抗中国”,并将推进一揽子涉华法案,包括贸易禁运、企业制裁。在美国的政策文本中,“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个词被明确地代之以“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而“全球化”与“国际化”具有很大的内涵差异,因为三个国家合作就是国际合作,而全球化则是指与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合作。美国搞团团伙伙、小院高墙,本质上就是以“国际化”替代“全球化”的现实操作和实践,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之际,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却不断倒退,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逆全球化”“半全球化”正处于上升趋势,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制定并推动的全球化规则正在遭到美国的破坏和瓦解,全球化“渐冻”现象越来越明显。未来五至十年,国际秩序可能会更加动荡和不安,全球化“渐冻”的趋势将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上,此前基本平衡和稳定的全球化局面将很难重回和再现。

“全球南方”与“全球北方”在全球治理上很难实现同频共振

经济地位是国际话语权的坚实后盾。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北方”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具有绝对支配地位。“全球北方”国家只有30多个、人口只有区区10亿,在世界上终究只占少数,但他们却控制着全球技术驱动、经济增长的阀门,占据着话语权和支配权;而“全球南方”国家占世界上绝大多数,曾经被西方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施加过深重苦难的“全球南方”,国家意识开始觉醒,获取不可剥夺的实现现代化的权利、独立自主的政治底色、发展振兴的历史使命、公道正义的共同主张,成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要求。基于相似历史境遇、现实发展阶段、共同发展目标、相同政治诉求而形成的身份认同,面临着共同的发展难题和任务,对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有着相近的看法和诉求的“全球南方”国家逐渐觉醒,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22年“全球南方”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已提升至58%,金砖五国的GDP总量历史性地超过G7,过去20年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着相同的历史遭遇、奋斗历程,是“全球南方”大家庭的天然成员。

“全球南方”与“全球北方”在全球治理上很难实现同频共振,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北方”奉行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其实质是美国的霸权和“长臂管辖”,是对多边主义的威胁。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集合体的“全球南方”,具有地理纬度位于北纬30度以南的绝大多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的区位意涵,经济和社会欠发达国家的发展意涵,以及地缘政治上具有相似历史遭遇、共同发展任务的联合自强意涵,形成了意识形态源流上具有鲜明的“非西方”色彩,具有政治上反对“全球北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反对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抵抗情绪”。作为一个代表着既反对“北方”主导的多边秩序,也反对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及其他霸权力量的抵抗符号和多元化世界,“全球南方”被视为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力量,百年变局的希望所在。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继续延宕,全球化“渐冻”趋势仍将持续。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新文章

编辑:丁梓欣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