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殷商”大展圆满收官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 记者 张群琛 作者 王戬 常鸣

2025-10-13 14:35


殷商大展最后一天,观众仍络绎不绝。

“看·见殷商”展于昨日正式闭幕。作为首都博物馆“中华文明起源”系列的第二场展览,“看·见殷商”集结了全国29家文博单位的344件(套)文物,全方位一站式展示了殷商文明的辉煌以及对后世中国历史的影响。此次大展创造了两件妇好鸮尊首次聚首,以及北京对单一展览投入文创产品数量最多等纪录。

刚刚结束的周末,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主楼一层1、2展厅内人头攒动,每位参观者都赶在最后时刻再见殷商。依据展览文物排期,河南博物院的妇好鸮尊、殷墟博物馆的牛尊等明星文物已经撤离;不过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另一件妇好鸮尊与亚丑钺,山东省博物馆馆藏的祖辛方鼎,以及收藏在湖南省汨罗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的兽面纹扁体筒形青铜觥、兽面纹青铜贯耳壶等文物陪观众走到最后一天。

走进展厅,不少观众围在辽宁省博物馆馆藏的圆鼎前。“这是辽西地区出土的最大窖藏青铜鼎,也是殷商时期辽西青铜时代的代表。这不是展览计划里的文物,算是‘神秘嘉宾’。”有些游客显然对展览十分了解,当起了同行人的向导。

此次大展重磅文物云集,创造诸多“名场面”。开幕伊始,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的两件妇好鸮尊首次在京聚首,不少历史爱好者纷至沓来,策展人也十分细心地将两件妇好鸮尊相对摆放,营造出久别重逢的氛围。“站在任意一件妇好鸮尊身后,拍摄一远一近的照片;或是站在中间,拍摄它们相对而立,都十分出片。”老观众回忆当时细节仍兴奋不已。

好展览离不开好文创。“看·见殷商”大展文创更是创下纪录,其中不仅包含全国多家文博单位产品,数量更达到惊人的近300种,涵盖冰箱贴、挎包、盲盒、摆件、冰激凌等品类,是北京单一展览投入文创产品最多的一次。

到今年年底,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就开馆两周年了。除去基本陈列外,两年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先后举办了“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看·见殷商”“齐白石在北京”“燕赵乘春复此行——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展”等一系列重磅展览,以及京杭对话、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等活动,不断考验着这座崭新博物馆的综合能力。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副馆长郭聪介绍,为了给参观者营造良好的观展体验,馆内团队从开幕前开始筹备。队伍融合了开放、安保、运营、宣传等多部门,其中不乏在首都博物馆本馆工作的老员工,他们带来本馆积累的经验并传递给新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进步。郭聪坦言,开馆至今,每一次展览和活动都充满挑战,但是博物馆也因此锻炼了一支综合能力过硬的队伍,成为举办大型展览和活动的底气。

聚焦副中心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