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4 12:20
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屡屡尝试向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与东南亚多个经济体洽签所谓“贸易协定”,赖清德也在10日的讲话中鼓吹未来民进党当局将会与更多的国家洽签所谓“贸易协定”。
然而,日媒的一则报道狠狠打了赖清德的脸。据《日经亚洲》近日报道,几乎所有国家都对民进党当局态度冷淡,不愿推动与台湾地区的贸易协议谈判。报道称,民进党当局一直寻求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达成贸易协议或特定产业协议、与加拿大建立经济合作框架、与日本达成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以及与至少四个东南亚主要经济体签订经济合作或投资协议,但这些国家几乎都没有响应民进党当局的提议。
这种“无人问津”的窘境,根源在于民进党当局“倚美抗中”的战略误判。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研究员易大为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美国盟友在经贸上高度依赖中国大陆,因此在发展与台湾地区的经贸关系时,不得不顾虑中国大陆的反应及其对自身经济的潜在冲击。
民进党当局极力推销的这些所谓“贸易协定”,对台湾民众而言,实则可能是“糖衣毒药”。
例如,去年民进党高调宣传“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首批协议生效,声称体现“台美关系坚若磐石”。然而不久后,美方即宣布对台湾地区加征20%的关税,严重冲击台湾经济。这种“尽台湾之物力,讨外国之欢心”的做法,实际上是赔本赚吆喝。
专家指出,民进党当局所要签署的协议回避了台湾企业最关心的关税减免和市场准入等实质内容。以“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为例,协议内容多体现美方单边要求,迫使台湾在诸如含瘦肉精猪肉进口问题上做出不合理让步,甚至不允许相关标识,变相迫使“莱猪”进入校园及市场。此外,协议意图将台湾纳入“去中国化”的高科技供应链,削弱台湾半导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包含“毒丸条款”,破坏两岸经济合作,侵蚀台湾的区位优势。美国更试图以此为模板,推行其价值观导向的贸易规则,将台湾工具化,服务于其“印太经济框架”等战略布局。
再比如民进党当局大力鼓吹的“新南向”政策,虽经多方包装宣传,实际成效有限。有台湾媒体报道,该政策不仅未带来预期经济收益,反而导致岛内非法劳工问题加剧,外籍旅客逾期滞留及非法务工现象频发。
针对两岸经贸关系,国台办发言人曾明确指出,两岸完全可以通过深化融合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水平,共同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壮大中华民族经济。但民进党当局违背市场经济规律,鼓噪打造所谓“非红供应链”,逢美必跪。哪怕被现实反复打脸,却还在做着“倚美抗中”的迷梦,干着推动两岸“脱钩断链”的勾当,为谋一党一己之私利,置企业死活于不顾,最终必定引发众怒、尽失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