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无声映海峡!揭秘《沉默的荣耀》背后的真实故事
国家安全部

2025-10-14 13:34 语音播报

热点

冷月无声映海峡

近日,国内首部基于在台隐蔽战线真实人物和故事创作的主题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正在热播。该剧讲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原本准备迎接解放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吴石,突然被任命为参谋次长。为获取更多情报,他毅然前往台湾,与情报小组潜伏配合,为组织传递绝密军事情报,却被叛徒出卖,最终慷慨赴义的故事。剧中的人物并非虚构形象,他正是我党隐蔽战线无名英雄吴石。今天,小安为大家揭秘《沉默的荣耀》背后的真实故事,了解吴石烈士忠诚无悔、惊心动魄的隐蔽斗争生涯。

智谋无双,心系家国的作战参谋

吴石,原名萃文,字虞薰,1894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寒儒之家。1912年,吴石效法古人投笔从戎,参加福建学生北伐军。1915年,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他同期毕业的,还有后来成长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张治中、白崇禧等人。

1929年,吴石公费赴日本留学深造。期间,国内相继爆发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这些事件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也促使他全身心投入军事研究。回国后,吴石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任职,负责对日研究及收集日方情报。他曾参与“武汉会战作战计划”的制定,得到蒋介石的赏识,蒋几乎每周都召见他,详细咨询敌情及应对策略。然而,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内部腐败现象日益严重,“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状态让吴石对国民党的统治深感失望。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他内心忧心忡忡,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并对共产党的理念产生了强烈共鸣。

吴石戎装照

弃暗投明,屡立功勋的高级内线

1947年4月,在何遂和其子何康的引荐下,吴石与中共中央上海局建立了联系,毅然投身隐蔽战线。1947年至1948年是中国革命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各大战场对于国民党的政治、军事情报需求越来越突出,吴石充分发挥其专业精、人脉广的优势,为我党收集传递大量军事核心情报。

淮海战役前,吴石协助中共秘密党员吴仲禧谋得“国防部监察局”中将首席监察官一职。这一关键岗位使得吴仲禧能够在1948年6月前往“徐州剿总司令部”时,获取东起海州、西至商丘的整条战线军事部署情报。这些情报经潘汉年系统上报中央后,对全面部署淮海战役起到了重要作用。

渡江战役前,吴石再次送出关键情报,包括国民党军队的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此外,他还积极协助我党争取了国民党进步军官、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部起义,加速了国民党长江防线的崩溃。

1948年秋天,面临国民党500余箱机要档案需转移的紧急情况,在白崇禧、陈诚等人主张直运台湾的形势下,吴石以福州“进则返京容易,退则转台便捷”为由,成功说服国民党当局将档案暂移福州。

1949年5月,当时已是“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的吴石,精心策划了一场“调包计”。他将百余箱参考资料、军事图书冒充绝密档案运台,同时委派下属将真正的档案转移至福建省研究院书库,并委托好友、研究院院长黄觉民保管。福州解放后,吴石留在福州的3名亲信下属和黄觉民一起将绝密档案呈献福州市军管会。

1949年10月,农历中秋节,吴石和妻儿合照

潜伏于敌营心脏,永垂青史的赤胆忠魂

1949年8月,蒋介石从台湾发来密电,命吴石携家眷赴台。福州解放的前一天,吴石乘机离开福州飞赴台湾,为获取蒋介石信任,他带上了妻子王碧奎和年龄最小的一对儿女,留下大儿子和大女儿在大陆。赴台前,他曾对吴仲禧说:“我的决心已经下得太晚了,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

抵达台湾后,吴石以“国防部”参谋次长的身份进入国民党军事机构最高决策层。1949年底,国民党残余力量陆续退守台湾,白色恐怖日益笼罩全岛。吴石做出甘冒斧钺的选择,主动与我党接上关系,完全接受我党的领导。经吴石精心运作,党在台湾的秘密情报工作进展很快,铺开的面也极广。

1950年1月29日,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国民党“保密局”抓获,他公文包内记事本上留下的“吴次长”,使国民党“保密局”将目标锁定在吴石的身上。1950年3月1日晚,吴石被捕入狱。在狱中,吴石被反复审讯,遭受各种酷刑,一只眼睛还因此失明,但为了崇高的信仰,为了保护他人,他始终沉着应对,坚贞不屈。1950年6月10日下午4时30分,吴石及其情报小组的朱枫、陈宝仓、聂曦等人在台湾英勇就义。

吴石的狱中手记

剧情终会落幕,而历史永不褪色。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也是吴石牺牲75周年。吴石用他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生,诠释了何为信仰、何为忠诚。他是一位在历史转折点上,不惧个人安危,为民族大义而献身的无名英雄。他的沉默,是最响亮的宣言;他的牺牲,铸就了永恒的荣耀。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