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4 14:00
烟感报警器“掉线”,可能要付出生命代价。据北京晚报报道,近日,朝阳区一居民住宅发生火灾,一名84岁老人不幸遇难。令人痛心的是,这名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原本配发了联网式独立烟感报警器,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处置火情。因为“小白盒”未安装联网,导致错失早期预警与救援良机,最终发生悲剧。
近年来,为了保障老人尤其是独居和失能老人的居家安全,北京推出诸多应急措施。例如,推进智慧社区、智慧消防建设,提升各类隐患早发现早处置的效率;建立包楼包户责任人制度,强化入户宣传。许多街道社区给老人家中发放烟雾报警器,一旦发现火情火苗等紧急情况,社区、物业和消防即可快速联动响应。依托科技力量,强化责任担当,就是要留出火灾等隐患的预警提前量,进而提升应急救援效率,为独居、失能等重点人群拉起安全防护网。84岁老人不幸遇难发出新的警醒:技术再先进、设备再换代,如果不按照规范要求联网使用,生命安全就会悬空。
现实中,一些老人和家属对小白盒的预警守护作用缺乏清晰认知。或认为用不上,或认为作用不大。据报道,遇难老人家属签收烟感报警器后,并未按照指引安装联网,而是一直闲置在电视柜上。类似的家庭还有多少?小白盒发放之后,社区等部门为何没有帮助安装联网?小白盒是否正常运转,相关部门是否有追踪机制或者要求反馈?如果烟感报警器一发了事、一装了之,难免还有“掉线”的时候。
惨痛悲剧的背后,不是小白盒失灵,而是小白盒的使用机制失效。目前,本市已为20余万户消防安全重点关爱人群配发了联网式独立火灾报警器。让小白盒从“有”到“有用”再到“用好”,需要各方积极行动。老人和家属要科学认识烟感报警器的安全预警和守护作用。既要把烟感报警器安装到位,还要保持烟感报警器时刻在线工作。更重要的是,属地街道、社区等部门应引以为戒,对辖区烟感报警器摸底排查,完善重点老人和烟感设备的台账数据库,定期排查联网设备的运行情况,避免烟感报警器“只装不联”“联而不通”等情况发生。
烟感报警器“抢”出的每一秒钟,都可能是一个生命、一个家庭的希望所在。“救命小白盒”不能沦为摆设。让每一个烟感报警器都联网,才能避免悲剧再演,守护好每一位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