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4 19:22
(一)
2025年10月8日,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第一阶段停火协议,并于10月10日正式生效。
从“阿克萨洪水”行动,到以色列进军甚至谋求占领加沙,再到人道主义灾难不断升级,直到停火协议达成,本轮巴以冲突历时两年。回顾这两年可以发现,以色列对于加沙地带的步步紧逼是本轮冲突的源头;内塔尼亚胡政府和以色列极右翼势力执意扩大冲突规模、拖延和平进程,是导致冲突绵延两年之久的主要原因;而美国,则手握着加沙停火的“钥匙”。
第一轮停火协议暂时结束了灾难,但距离跳出巴以冲突“周期律”,实现地区真正和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二战后,巴以双方陷入“冲突—暂时停火—矛盾积累—再度冲突”的恶性循环。历史上,双方曾多次在美国等国的协调下达成和平协议。但在以色列持续膨胀的战略野心,以及域外大国的支持纵容下,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存空间被持续侵蚀、反以情绪被持续激化,为新的反以力量聚集提供了土壤,最终酿成新一轮的暴力冲突。这让双方的协议一次次沦为暂时的休战,持久和平遥遥无期。
(二)
从本次停火协议的达成过程也可以发现,美国对于调解本轮巴以冲突的强烈意愿,是内塔尼亚胡政府和以色列极右翼势力接受停火的主要原因。美国计划与埃及、卡塔尔等国合作,将哈马斯排除在战后加沙地带的权力安排之外,建立一个过渡性质的巴勒斯坦委员会来进行临时治理,并接受以特朗普为首的“和平委员会”监督。
这一方案看似兼顾各方诉求,实则漏洞百出。首先,特朗普方案本质上是殖民主义在加沙的复辟。在该方案中,巴勒斯坦委员会是一个无党派、纯技术性的行政机构,却需要受到美国为首的多国监督。据《华盛顿邮报》爆料,美国计划托管加沙地带十年,巴勒斯坦人民在加沙地带的合法权利被美国等国分割,加沙地带事实上成为一块托管领土。二十世纪去殖民化的历史已经证明,托管统治这一模式本质上是对当地人民的变相殖民统治,至多只能作为殖民地的过渡安排,早已被历史抛弃。但是,加沙地带显然不是一块适用于过去托管制度的土地,这种“开倒车”显然不合时宜。
其次,强制剥夺哈马斯停火后的政治权利,埋下新一轮冲突的种子。尽管美国等国对哈马斯多有不满,认为哈马斯激进的主张是冲突的主要原因。但是,并非哈马斯改变了加沙,而是以色列的长期封锁让哈马斯得到加沙人民的支持,哈马斯才能够在加沙站稳脚跟。从2007年至今,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积累了深厚的民意基础,建立了较强的武装力量。在本轮冲突中,哈马斯更是加沙地带抗以的核心力量。直接将哈马斯排除在停火安排之外,既无视加沙人民对哈马斯的认可支持,也势必引发哈马斯的强烈不满,为今后埋下隐患。
再次,加沙地带安排缺乏安全保障。尽管美国与多个阿拉伯国家对加沙地带的自治地位做出了口头承诺,并愿意建立国际稳定力量。但是,这一安全力量的人员组成、经济来源、指挥架构等都悬而未决,对于该力量与以色列武装的关系也难有定论。国际稳定力量很可能成为能力薄弱、严重依赖外国军事支持的存在,尤其是在美国影响下,它可能根本无力抵御以色列,难以有效维护加沙地带的自治地位。历史上,以色列多次在和平协议达成后继续步步进逼,特朗普和平方案并没有展现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潜力。
最后,巴勒斯坦建国梦仍然遥不可及。在目前的和平方案中,虽然提出未来巴勒斯坦可以在完成去激进化,得到国际支持,时机成熟时筹划建国。但是,这些条件都十分模糊,本质上还是要受制于以色列、美国等少数国家的意见。今天,右倾化十分严重的以色列并不支持巴勒斯坦的建国目标,反对“两国方案”,一直试图将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地区纳入以色列控制,最终彻底吞并巴勒斯坦领土,美国则与以色列保持着高度协同。事实上,这只是特朗普画给加沙人民的“一张大饼”,该方案下巴勒斯坦建国仍无从谈起。而巴勒斯坦迟迟未能建国,正是巴以冲突的核心症结所在。
(三)
由此可见,尽管特朗普政府促成了本轮巴以冲突停火协议,暂时结束了当前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灾难,但停火后安排的缺位,才是巴以问题难以跳出“周期律”的根本原因。现方案没有向着“两国方案”的方向发展,对于战后安排有诸多模糊甚至草率之处。特朗普提出的所谓“将加沙打造成度假胜地”等,更是完全与现实脱节的空想。
“两国方案”是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公认的,唯一能够彻底解决巴以问题的方案。只有充分认识到巴以问题的复杂性,理解各方利益诉求,在平等对话基础上达成的协议,才能推动实现地区的长久和平稳定。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