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4 19:26
《中小企业商业秘密安全保护规范》《餐饮行业有害生物防制工作规范》《餐饮设备智能烹饪机器人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指南》……10月14日举行的海淀区第56届“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暨第四届标准创新大会上,众多团体标准应用典型案例集中展示。
其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指南》,作为国内首部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产权标准,围绕生成式AI技术在开发、应用与合规管理过程中涉及的著作权、专利、商业标识、商业秘密等核心议题,系统阐述了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与保护的基本要求。针对AI场景下责任归属模糊、算法专利认定复杂等现实问题,指南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规则,填补了相关前沿领域的制度空白。
聚焦“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发展目标,近年来“海淀标准”领跑全国。活动现场发布的《2024年度海淀区标准创新发展白皮书》显示,2024年海淀主导或牵头研制国际标准达63项,占全市半壁江山,在全国占比近三成,为27.63%;海淀研制的国家标准达657项、行业标准959项,均占全市总量四成以上,全国占比均约五分之一。在地方层面,海淀研制地方标准126项,占全市44.68%。
从国际标准到地方标准,“海淀标准”持续保持高位供给,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蓬勃动能。海淀区还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承担25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拥有24个主席职务,负责212个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国际标准话语权显著提升,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标准体系重要枢纽,国际标准化参与度和影响力持续攀升。
助力企业打通“科技创新—标准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北京标准化研究院、北京标准化协会、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等部门共同成立了“海淀标准化公益赋能团”。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赋能团将依托各单位在标准研制、咨询、培训等领域的专业优势,组建跨领域专家团队,常态化开展公益标准赋能活动,为辖区创新主体注入标准化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