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一周演出预告(10月13日-19日):“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
2025-10-15 09:1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

“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以“文艺展新姿 精品献人民”为主题,重点推出精品大戏、梨园大戏、海外大戏、新锐大戏、演艺新空间、高校大戏六大展演单元,还将引入沉浸式体验、超高清第二现场等新型呈现形态,举办商圈戏剧市集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为期三个月的时间里,好戏连台、全城有戏,80余家演出单位在30余家专业剧场、20多个演艺新空间呈现100部精品剧目,涵盖歌剧、话剧、芭蕾舞、戏曲等10余个门类,为中外艺术家搭建高端交流展示平台,为首都演艺市场注入澎湃动能。

01

精品大戏单元

“精品大戏单元”遴选30余部作品。覆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红色历史题材、现实题材,以及传统文化创新演绎类作品。

话剧《鼓楼那些事儿》

中国国家话剧院

看点

中轴线上的钟鼓楼,是历史,也是生活。穿行在钟鼓楼脚下的胡同巷陌间,你或许会遇见这样一群身影:骑着电动车、背着国徽走街串巷的“背包法官”。他们步履匆匆,背负着的不仅是案卷,更是沉甸甸的公平正义。他们丈量法理人情,将“流动法庭”开到了百姓家门口,也把法治的温度带到了百姓身边。

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将把这些胡同深处、家长里短的鲜活故事,搬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话剧《鼓楼那些事儿》由刘深、杨浥堃编剧,导演林熙越倾力打造。整部剧塑造了以赵晓海为代表的社区巡回法官形象,并描绘出“鼓楼苑”社区里的烟火百态:新旧观念的碰撞,家庭内部的矛盾,邻里街坊的摩擦……从婚姻调解、遗产纠葛,到事故赔偿、洗衣纷争,桩桩件件都是琐碎但“急难愁盼”的百姓身边事。

本轮演出中,国家话剧院演员刘端端将再次出演赵晓海一角。他曾在《绣春刀Ⅱ:修罗战场》《庆余年》《上阳赋》等影视剧中有出色表现,此次带来有别于以往的精彩演绎,细腻诠释这位“在生活中把自己藏起来的英雄”。

10月15日至18日,请跟随晓海法官,走进剧场,亲历“鼓楼苑”里有笑有泪、有法有情的鲜活故事!

剧情简介

钟鼓楼是北京重要的文物式地标,横亘在中轴线上。“鼓楼”社区,胡同纵横,有老院子也有新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交织并存。为解决居民纠纷,增强老百姓懂法、知法、守法意识,普及个性化办案方式的“流动法庭”开到了家门口的胡同与社区。“背包法官”由此得名。

本剧以“背包法官”赵晓海负责的鼓楼管片儿社区为缩影,讲述老住户因砍伐自家院里的香椿树而被告,一对知识分子夫妻为女儿教育问题而准备离婚,一对因为交通护栏发生剐蹭而大打出手的当事人,本应司法确认的房产继承,却因某住户突然变卦而需要解决纠纷等等。这些琐碎芜杂的事情是属于“流动法庭”还是属于管片儿派出所,抑或是居委会调解?随着《民法典》的颁布,这些普法问题就成了以“背包法官”赵晓海为代表的青年法官们忙碌的工作要点。这些点滴事例,在基层法律工作者有温度、有智慧的努力下,逐步调停、和解、解决。文明普法和执法,折射出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进步和完善。让我们跟随剧情进入现代化都市里的老城区,共同目睹法制化的“微观瞬间”。

向有担当、有温度、有信仰、有责任的“背包法官”致敬。

——林熙越(导演)

往期剧照摄影:蔡园、王昊宸

扫码购票

时间:10月15-18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芭蕾舞剧《奥涅金》

中央芭蕾舞团

看点

芭蕾舞剧《奥涅金》是约翰·克兰科的杰出作品,深受全世界舞团与观众的喜爱,正是凭借这部佳作,克兰科奠定了其20世纪伟大编舞家的地位。

10月16日至18日,中央芭蕾舞团将在天桥剧场实力演绎这部经典之作。该剧细致入微又具有深度的人物刻画,戏剧性的情感冲突与关系变幻,独具匠心的舞蹈编排与场景设计,兼具戏剧性与交响性的观赏价值,将令广大芭蕾爱好者一饱眼福。

扫码购票

时间:10月16-18日

地点:天桥剧场

话剧《我这半辈子》

北京福寿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黄盈工作室)

看点

本剧改编自老舍先生多部自传性作品,延续了老舍先生标志性的语言风格——辛辣中带着幽默,朴实里蕴含真情。剧中采用北京与伦敦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一方面生动复刻了老舍先生从出生、成长,再到从一名迷茫青年蜕变为文学巨匠的完整历程;另一方面,也将其文字独有的魅力与故事强大的感染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份呈现本身,便是向老舍先生深切的致敬。

剧中主角常顺的人生轨迹,既是对老舍先生个人经历的回溯与再现,也精准映射出当下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迷茫。作为一部兼具深度与温度的作品,话剧《我这半辈子》围绕个人成长、职场人际博弈、跨文化差异碰撞、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生价值探寻、个人尊严坚守以及家国情怀传承等诸多深刻议题展开探讨,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与人文关怀价值。

自2022年首次登台以来,话剧《我这半辈子》已累计上演35场,吸引观众共计12438人次,凭借扎实的内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此次全新升级的大剧场版本,在保留原版舞台经典意象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场景层次,让整体呈现更为立体饱满。演员的舞台表演也更具突破,在充分还原生活质感的同时,融入了如诗如画的写意韵味,为观众带来更富沉浸感的观剧体验。

扫码购票

时间:10月17-19日

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话剧《我不是潘金莲》

鼓楼西戏剧

看点

10月18日至19日,继《一句顶一万句·出延津记》《一日三秋》后,又一部根据刘震云原著作品改编,由鼓楼西戏剧出品、制作的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将重磅登台北京艺术中心。

这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当代文学名作,以幽默反讽的语言风格,巧妙圆熟的叙事结构,通过农村妇女李雪莲的离婚官司,牵扯出她荒诞坎坷的命运,在哭笑不得的故事中尝尽世间冷暖。

本轮演出中,实力演员张歆艺领衔主演,金广发、张隽溢、蒋博宁率“怪咖男团”共同出演,他们的精湛演技将为整部剧的荒诞气质添彩增色,让原作的余韵在戏剧舞台上焕发新的生命力。

扫码购票

时间:10月18-19日

地点:北京艺术中心

02

梨园大戏单元

梨园大戏单元集结21部覆盖17个剧种的戏曲精品,包含京剧、昆曲、评剧、秦腔、河北梆子、粤剧等受众广泛的剧种,也有川剧、沪剧、婺剧等地方剧种,更有北京曲剧、新昌调腔、龙江剧、瓯剧、花鼓戏等稀有剧种。每一场演出都是“活态文化”的珍贵呈现。

沪剧《芦荡火种》

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沪剧院)

看点

沪剧《芦荡火种》作为红色经典剧目,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又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1960年初,这部作品由人民沪剧团首次搬上舞台,丁是娥、石筱英、解洪元、邵滨孙等沪剧界名家联袂出演,凭借精湛的表演迅速引发全国轰动,收获了各界观众的广泛赞誉。1963年12月,该剧应中共北京市委邀请赴京展演,随后被北京京剧团改编为经典京剧《沙家浜》,开启了跨剧种传播的历程。

这部沪剧的创作灵感源自1939年新四军的真实历史,生动讲述了阿庆嫂与18名新四军伤病员,在阳澄湖芦苇荡的隐蔽环境中,与敌伪势力展开巧妙周旋、英勇抗争的故事。从“智斗刁德一”段落里步步惊心的谋略交锋,到“大闹喜堂”情节中深入险境的高潮迭起,《芦荡火种》巧妙地将沪剧特有的细腻婉转、韵味绵长的唱腔风格,与波澜壮阔、激荡人心的革命叙事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凭借深沉厚重的历史根基、形象鲜明的人物群像,以及独具沪剧特色的艺术风骨,《芦荡火种》不仅在当年打动了无数观众,更成为一段跨越时代的文化记忆,始终鲜活地留存于大众的艺术认知中。

扫码购票

时间:10月15-16日

地点:中央歌剧院剧场

03

海外大戏单元

海外大戏单元引入20部国外剧目,由16家全球知名演出团队联袂献艺,落地9大专业剧场,覆盖舞蹈、音乐、戏剧、魔术等多元艺术门类。本单元交流互鉴、引入全球优质演艺资源,为中外艺术家搭建交流平台,助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良性互动,彰显北京国际文化交流枢纽地位。

话剧《一仆二主》

意大利米兰小剧院

看点

创作于18世纪的喜剧《一仆二主》,是卡洛·哥尔多尼的经典作品,以“一位仆人周旋于两位主人之间”的诙谐情节,成为即兴喜剧流派的标志性作品。这部剧与意大利米兰小剧院有着深厚渊源——剧院重要创始人、著名戏剧大师乔治·斯特雷勒,不仅在1947年剧院开幕时首次执导该剧,更在随后五十年间(1947—1997年),基于同一文本先后打造了十个风格各异的演出版本。作为米兰小剧院的核心代表作,自1947年7月首演以来,《一仆二主》始终与剧院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如今已跻身全球演出场次最多的意大利戏剧之列。

此次与观众见面的2024年新版《一仆二主》,由重排导演斯特凡诺·德·卢卡主导创作,邀请恩里科·博纳韦拉领衔主演,携手米兰小剧院戏剧学院的毕业生们共同演绎。在舞美呈现上,该版本延续并还原了经典的“裸舞台”设计风格,同时也成为米兰小剧院历史上第十二版《一仆二主》;而本轮演出,更是这一全新版本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

扫码购票

时间:10月17-19日

地点:首都剧场

芭蕾舞剧《海盗》

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

看点

世界芭蕾航母

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

芭蕾舞坛不朽传奇

献上精彩绝伦足尖大戏

芭蕾舞剧《海盗》的情节集齐了所有能俘获观众的要素:海盗、沉船、劫持、炽热的爱和背信弃义,以及强大的阵容、层次丰富的编舞、东方韵致的鲜艳戏服、异域风情的舞段。正因如此,这部芭蕾舞剧已在国际上屹立逾一个半世纪。它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作曲家阿道夫·亚当以拜伦同名诗作为蓝本谱曲,编舞家约瑟夫·马季里耶创作了舞段,并于1856年在巴黎歌剧院上演。首演后,无数编舞家将其进一步升华:新场景不断增加,乐谱里也加入了其他作曲家的音乐片段。

《海盗》自此扬帆独行,巡游欧洲各大舞台。它随编舞家朱尔斯·佩罗来到圣彼得堡,马里乌斯·彼季帕以精致典雅的“花园之舞”一幕为喧闹的东方集市添上一抹高贵气质。《海盗》流传至今,舞段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穿插哑剧交代人物关系。整场演出既有精彩的独舞,也倚重群舞,编舞充分展现了古典芭蕾男女舞者技艺的全部华美表达。首席舞者在变奏与双人舞里充分展现高超技巧,几近完美的挥鞭转、令人惊叹的滞空跳跃,赢得观众震耳欲聋的欢呼与掌声。

扫码购票

时间:10月13-14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法语原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达米安·萨格、希西莉亚·卡拉、约翰·埃真等

看点

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并非原创,改编自阿瑟·布卢克1562年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却成为其经典戏剧之作。

2001年,法国乐坛教父捷哈·皮斯葛维克将该剧改编为法语音乐剧“法罗朱”,在巴黎首演后全球巡演。它以法国人演绎英国文豪笔下意大利故事的独特形式,突破语言、地域与时代限制,成为触动全球观众的佳作。

24年来,“法罗朱”巡演至41国,有16种语言版本,累计观剧超6.5亿人,豆瓣9.1分,获“法国三大音乐剧之一”等美誉。2025年巡演是初卡原版告别之旅,2001年首演的“罗密欧”达米安·萨格与“朱丽叶”希西莉亚·卡拉(CC),将最后一次以此身份登台。

扫码购票

时间:10月17-19日

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04

新锐大戏单元

新锐大戏单元汇聚23部聚焦青年创作力量的创新力作,覆盖悬疑喜剧、沉浸式杂技秀、实验戏曲、肢体剧、相声剧等形式。本单元焕然艺新、激扬文艺发展守正创新活力,破界共生,为青年导演、编剧、演员提供展示平台,为首都演艺市场注入澎湃动能。

合唱剧《聂耳的歌》

中国音乐学院

看点

合唱剧《聂耳的歌》由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出任总策划与艺术总监,汇聚了一众具有艺术创造力的一线主创团队——包括编剧赵大鸣、作曲与编曲胡廷江和黄凯然、导演沈亮等。他们携手打造出题材厚重、形式新颖的音乐作品,以音乐为载体,生动讲述音乐家聂耳的故事。

“好听”与“好看”,是《聂耳的歌》收获观众喜爱的关键特质。这部合唱剧深度挖掘合唱剧的舞台潜力,结构精巧,在坚守作品精神内核的同时勇于创新,成功实现了戏剧化音乐与音乐化戏剧的完美交融。全剧以聂耳的音乐创作为主线,那些饱含民族情感的经典旋律,经作曲家胡廷江、黄凯然采用交响化手法重新编创后,在忠实于聂耳原作精髓的基础上,又展现出全新的艺术风貌。

《聂耳的歌》的舞台呈现堪称惊艳,既融入现代审美理念,又承载深厚历史底蕴,让人眼前一亮。尤其在第六轮演出中,主创团队特意打磨了舞蹈的肢体语言,进一步提升了舞台观赏性。在舞台所营造的“聂耳的音乐时空隧道”里,光影交织、层层呼应,剧中人物以音乐为叙事纽带,在流转的光影中演绎聂耳短暂却璀璨的一生,以及他的音乐创作历程,引领观众步入唯美梦幻的艺术空间,真切感受聂耳的热忱、挣扎、希冀与执着。

扫码购票

时间:10月18-19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话剧《谁杀了罗伯特》

开心麻花

看点

一场反转不断的命案

一群颠覆你想象的嫌疑人

一个所有人都在“说谎”的迷局……

开心麻花年度最疯悬疑喜剧之一

《谁杀了罗伯特》

剧情高能反转

直到最后一秒

全员嫌疑人,

谁有完美动机,

谁在拼命甩锅?

剧情疯狂反转

让人猝不及防的是——

死者罗伯特,竟然开口说话了!

是超自然现象,

还是另有真相?

扫码购票

时间:10月14-19日

地点:地质礼堂剧场

话剧《北去·南归》

北京想亦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鹰剧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看点

刚刚获得第九届华语戏剧盛典最佳女演员的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赵倩将于10月15日至19日携获奖作品独角戏《北去·南归》重登国话先锋智慧剧场的舞台,公演五场。

话剧《北去·南归》由演员赵倩自编自演,著名导演王晓鹰担任艺术指导,主创团队集结了导演刘丹、灯光设计王琦等7位国家话剧院优秀艺术家。该剧首轮演出即受到了业内及观众的一致盛赞,被业内评价为“现象级话剧作品”,被观众评价为“小剧场独角戏的天花板”,演出中更是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今年5月该剧获得2025北京棱镜MINI戏剧节“最佳剧目奖”,并被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评选为“2025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作品。

《北去·南归》是一部自传体原创话剧作品,讲述的是北京女孩儿丫丫和姥姥相依相伴的成长历程。丫丫因家庭的变迁,远离父母,从小由姥姥陪伴长大。“北去”是一个12岁的孩子远离故乡,而“南归”是她经历了七千公里的路程又回到姥姥身边、回到故乡。作者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致力于还原一段印记深刻的生命历程,将观众带进一段诚恳、质朴、真实、自然的回忆之中。

扫码购票

时间:10月15-19日

地点:国话先锋智慧剧场

05

演艺新空间单元

“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火热进行中。北京精心打造的23个演艺新空间,凭借创新的场馆设计、前沿的舞台技术以及丰富多元的演出类型,成为了本次展演季的重要载体。这些演艺新空间为观众呈上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演出,在视觉上带来强烈的冲击与享受。

开心麻花沉浸演艺空间·花花世界

主打沉浸式喜剧与互动剧场,常演《麻花喜剧夜现场》《偷心晚宴》等剧目,观众需身着特定服饰入场,通过角色扮演成为剧情的一部分,多线叙事设计让每次观演都有新发现。其“IP + 沉浸”的双重优势,依托开心麻花成熟的喜剧创作体系,将即兴表演与沉浸式场景结合,适合追求高参与感的年轻群体,且场地定期更新互动玩法,避免重复观演的审美疲劳。

颜料会馆

作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会馆剧场之一,常演沉浸式曲艺剧《南城记忆 —“老门神”》、京剧《贵妃醉酒》折子戏、单弦大鼓等传统艺术形式。其历史建筑与演出内容的深度融合,木质戏台、雕花穹顶营造出明清时期的演出氛围,演员身着传统戏服在观众席间穿梭表演,适合体验京味文化与非遗艺术,且每场演出前设有文化讲解环节,帮助观众理解传统艺术内涵。

正乙祠戏楼

作为北京现存最完整的清代戏楼,常演厅堂版昆曲《牡丹亭》、京剧《霸王别姬》(精简版),演出采用“一桌二椅”的传统程式化表演。其历史建筑与非遗艺术的完美融合,木质结构与雕花装饰营造出古典美学氛围,演员在观众席间游走表演,实现“无差别观演”,适合体验传统戏曲的原汁原味,且每场演出限制观众数量,保证观演质量。

06

高校单元

精选13部剧目走进北大、清华等十余所高校,包括国内外经典作品。同步举办演后谈、主创见面会、艺术导赏与工作坊。本单元培艺铸魂、助力高校美育,搭建优质文化与青年群体对话桥梁,为高校美育注入演艺活力,将“艺术大思政、社会大美育”融入校园,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来源 | 北京文艺攻略


作者:

文旅北京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