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建成各类公园1100个,年均接待游客超5亿人次
北京发布

2025-10-15 22:48 语音播报

热点

10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美丽北京”建设专场。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隗斌主持。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沙海江: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时间节点回望,首都园林绿化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胸怀“国之大者”,用长安街的“一路繁花”记录时代画卷,以天安门广场景观花篮与中华儿女同庆祖国华诞。我们坚持将生态建设“软实力”转化为城市发展“硬支撑”,用高水平的生态产品服务市民生活,以生态底色擦亮首都发展成色。

这五年,青山常在。两轮百万亩工程圆满收官,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推动,随着“十四五”期间新增造林绿化34.8万亩,北京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40处万亩以上的大片森林让平原绿海与山区绿屏交融接壤。健康的森林系统不仅是城市的“天然空调”,更成为碳汇的“绿色银行”。蔓延的绿荫大大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清风与鸟鸣中和了闹市的热浪与喧嚣。随着绿色生态空间的持续扩大,北京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的荣誉称号。

这五年,鸟兽争鸣。北京的城市生命力不仅源于人类文明的创造,更深植于和我们息息共生的万千物种之中。当黑鹳的羽翼掠过十渡的峭壁,当麋鹿漫步在南海子湿地,总面积3680平方公里的79处自然保护地串联成网,形成覆盖京华大地的生命共同体。从明星带队在玉渊潭观鸟拍鸟,到海淀后厂村市民停车护送野鸭“过马路”,城市中558处自然带,让“自然精灵”与我们比邻而居。“十四五”期间,全市的野生动物从596种增长至620种,和美永续的生态理念蔚然成风。北京不负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之名,它既是首都市民的绿色家园,也是野生动植物的生态乐园。

这五年,千园脉动。北京已建成各类公园1100个,年均接待游客超5亿人次,3015公里绿道串联绿色生活,让“推窗见绿、出门进园”从愿景变为日常。首都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2.92%,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让绿化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通过科学拆除围栏,全市725个公园与城市无界融通,已经建成多年的公园通过补齐服务设施实现全龄友好。随着《北京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的出台,我们还将统筹休闲游憩资源,营造各类游园场景,激活绿色消费引擎,打造城市的“绿色活力中心”,构建生产、生活和生态的良性循环,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首都实践。

这五年,花园相约。新的时代,北京启动了花园城市建设,以生态建设引领城市治理。我们开展绿化彩化立体化,打造“春新彩、夏浓绿、秋斑斓、冬银墨”的四季风貌,亮出大国首都的气质与“颜值”。率先建成朝阳日坛、海淀曙光街道等花园式示范街区20处,东城花市大街、石景山五里坨东街等城市画廊100条,营造了海淀桥凌霄花墙、木樨地桥下生境微花园,利用城市闲置空间及城市家具建设“金角银边”微花园100处,实现街景向园景升级。我们推出花园四季文化品牌,引领园艺进家庭,推动实现覆盖市民生活全天候的花园场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氛围。

目前,我们正在加紧编制《北京市“十五五”时期花园城市建设规划》,更好地传承自然山水格局,彰显首都特色风貌,加快建设与自然山水相融的天然花园、特色鲜明的和谐花园、全龄友好的共享花园、舒适宜人的生活花园,回应百姓美好生活的期待。在此,我也向首都市民发出倡议,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建美丽北京!

记者提问

记者:您刚刚提到《北京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已经出台,会为北京市民带来哪些绿色福祉?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沙海江:

北京的公园承载着重要生态功能。而我们希望通过对绿色空间的活化利用,让公园不仅是首都的“城市美颜器”,更是联通生产、生活、生态的“绿色路由器”。《北京公园游憩体系专项规划》的出台,就是要以公园为核心,以绿道为脉络,有机融合各类资源,创新打造公园游憩活力圈,进而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公园游憩体系,让北京的生态颜值真正成为发展价值。

按照这张蓝图,北京公园的数量和质量会双双升级。未来10年,我们将见缝插针、因地制宜地新建200个公园,同时改造一批潜力股老公园,让公园的生态更扎实,玩法更丰富,不光更“好看”,还将更“好用”。公园里将预留弹性空间,方便大家随时办活动、遛娃健身、休闲社交,打造常态化绿色生活“嘉年华”。作为公园游憩体系的脉络,四通八达的绿道,特别是不断延展的社区级绿道,将串联公园、商圈和文化场所,衔接居住区、办公区和交通节点。作为专项规划提出的创新概念,公园游憩活力圈将全域铺展,到2035年覆盖首都超50%的历史文化资源,超70%的市区两级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超75%的体育运动场馆以及超80%的城市重点商圈。城市级、地区级和社区级共三个层级的活力圈,将精准地打造首都城市游憩新地标、地区活力综合中心和社区邻里绿色交往中心。生态休闲型、文化体验型、特色娱乐型和日常综合型等4种形态的活力圈将为市民带来宜静宜动、宜赏宜游、可体验可消费的多元场景。为推动公园游憩活力圈形成规模效应,我们还将结合首都功能分区施策,打造公园游憩活力群。传统中轴线、大运河至副中心以及三山五园等首批17个活力群将集中彰显大国风范、古都风韵和时代风貌。

公园游憩体系的建设不是园林绿化部门唱“独角戏”,而是政府统筹实施、专业力量分类指导、全民共同参与的“大合唱”。我们还将创新机制,拓展市场化运营管理路径,推动公园游憩体系高质量建设与发展。


编辑:胡德成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