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16:54
尽管现在和子女常住牛街地区,68岁的谭崇庆还要每周回一趟通州区莲花寺胡同——这里住着让他牵挂的“发小”、比他大一岁的“包子”。
“包子,我带了你最爱吃的牛肉韭菜馅儿饺子,吃不完的可以放冰箱。”知道“发小”最爱吃饺子,谭崇庆特意多带了几十个。
“老谭,你可来了,每周我就盼着你来呢。”“包子”拉着谭崇庆的手,久久不放。
从2007年起,谭崇庆一直细心地照顾行动不便的“包子”和他的母亲,为他们的生活撑起一片晴空。
谭崇庆和“包子”从小一起长大,上学也在同一个年级,放学常在一起玩。后来,因为“包子”下乡插队,两人再也没见过面,直到2007年重逢。虽然两人多年未联系,但谭崇庆还是一眼认出了“包子”。
当时,“包子”开着残摩载着自己母亲,车上还放了一副拐杖。谭崇庆上前打招呼,注意到“包子”和他的母亲行动都不便。仔细询问下才知道,“包子”在插队时被机井管子砸伤过,做了膀胱尿道造瘘术,从此再也离不开轮椅,生活只能半自理。而他的父亲走得早,母亲患有老年慢性病。母子俩相依为命,靠低保过日子,生活十分困难。
谭崇庆帮着“包子”把残摩上的生活用品搬到家中。从那时起,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己所能帮助这位儿时伙伴。
退休前,工作繁忙的谭崇庆每周至少抽出一天时间探望“包子”,帮忙打扫房间,主动为他们带饭。谭崇庆还经常买食材到他家中做饭,包他们最爱的牛眼肉包子、牛肉韭菜馅儿饺子。
退休之后,时间相对充裕,谭崇庆看望“包子”的次数也多了。“包子”因为平时要插尿管,每周都需要前往医院更换。这18年来,无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谭崇庆每次都陪着“包子”一起就医,从未中断。
有一年6月的一天,天气炎热,“包子”的残摩却在医院门口出了故障。为了不影响“包子”日常出行和就医,谭崇庆独自将车推到几公里外的修车点,把车修好并送回“包子”家。
2024年的一天,谭崇庆痛风突然发作,脚趾只要轻轻触碰地面,便是钻心的疼痛。可他心里惦记着需要去医院的“包子”,硬是强忍剧痛,从沙发上艰难起身,一步一步缓缓下楼,准时与“包子”会合。等两人从医院回来,谭崇庆已经疼得连上楼的力气都没有了,在街坊邻居的帮助下才回到家中。
去年,“包子”的母亲临终前,特意把谭崇庆叫到身边,“小谭,等我走了,你千万要好好帮着他,不然没人帮他了。”谭崇庆一口答应下来,“您放心,只要我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帮助他。”从那之后,谭崇庆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无微不至地照顾“包子”。谭崇庆让这位儿时的伙伴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今年起,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谭崇庆搬到城里,跟子女一起生活。但一有时间,他都会再回通州,“我这位‘发小’现在一个人,我放心不下。”谭崇庆还会提前给“包子”打电话,“最近想吃什么吗?我给你带。”
家人支持谭崇庆一如既往地帮助“包子”。“他们一直告诉我,我在做正确的事,要坚持下去。时间隔久了,我女儿还会提醒我尽快去看看。”谭崇庆说。
谭崇庆十余年的善举,也感染了“包子”周围的街坊邻居和街道社区,大家纷纷伸出援手,用行动传递着这份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