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21:15
当地时间10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在发布最新一期《全球政策议程》时表示,全球经济表现“好于预期,但不足以满足增长所需”,增长动能仍不足以支撑长期发展,各国必须增强经济韧性,以应对持续上升的不确定性。
格奥尔基耶娃指出,地缘政治紧张、技术变革、人口结构变化与贸易关系重塑等多重因素叠加,正在削弱全球经济的可预测性,并对社会稳定和民众生活产生直接冲击。她回顾,今年春季会议时市场普遍担忧经济前景。当时IMF预测全球增长将明显放缓但不会陷入衰退。六个月过去,结果印证了“比预期好,但不如所需”。IMF最新预测显示,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2026年为3.1%,略高于此前预期。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全球经济之所以展现出一定韧性,源于两个方面:其一,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多数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强化了政策与制度框架;其二,私营部门在前置进口、强化供应链以及应对不确定性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灵活性。但与此同时,全球中期增长前景依然疲弱,公共债务接近历史高点并持续攀升,失衡程度明显扩大。她指出,地缘政治紧张、技术变革、贸易关系调整和人口结构变化等多重因素叠加,正在让全球经济的可预测性下降,也引发更多社会焦虑。
她强调,各国必须聚焦三大政策优先方向以增强韧性:
在谈及IMF的应对举措时,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基金组织正在推进多项改革与合作机制,包括强化监督、聚焦贸易政策与结构改革、审查贷款条件等,以支持低收入国家,并推动主权债务圆桌会议机制以改善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调。
她特别强调,IMF的灾害减免信托基金在新冠疫情期间对最贫困国家提供了重要帮助,但目前已基本耗尽。为应对未来潜在冲击,成员国必须认真考虑补充这一资金池。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不确定性将长期存在,变化无法阻挡。但变化也意味着机遇。IMF将继续作为成员国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帮助各国在动荡的全球环境中抓住机遇,增强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