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开放杨振宁先生缅怀室,众人携菊花吊唁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何蕊 和冠欣

2025-10-19 11:01 语音播报

城事

楼前银杏树影渐长,楼内散发淡淡菊香。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在科学馆设立杨振宁先生缅怀室,19日一早就有人携菊花吊唁。

8时50分许,距离缅怀室开放还有10分钟,进楼吊唁的队伍已经排起来了。这处小楼与杨振宁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997年——75岁的杨振宁应邀担任该研究院名誉主任,立志在这里打造“中国版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听到杨先生去世的消息,非常震惊,很沉痛。”在京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王先生携一束菊花吊唁,“虽然我不从事物理相关行业,但从小就很崇拜他。他与米尔斯合作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他是一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希望他一路走好!”一位在读研究生专程赶来吊唁,他说:“在课堂上会接触到杨先生的一些物理学研究成果,他的科学精神非常值得敬佩,我来送他最后一程。”

一层119房间的缅怀室门口,悬挂着“杨振宁先生获颁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的展板,他的照片下是当年的颁奖词: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一束黄白相间的菊花在一旁无声绽放,前来吊唁的人,大多会在展板前驻足,阅读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的里程碑性贡献。

下方桌子上摆放着两沓“杨振宁先生生平”册页。有些人吊唁完会取一本带走,重温杨振宁波澜壮阔的人生。

清华物理学院博士三年级学生陈宇轩神情凝重,在杨振宁的照片前鞠躬献花。“我是做量子信息方向研究的,很遗憾没能在校园里与杨先生见过面,但他的名字在物理学院人人皆知,是师生们的榜样。”他说,最让他敬佩的是,杨振宁即使在晚年也对科研有着十足的热情和兴趣,“作为清华学子,我也会继承发扬前辈精神,为学校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清华高等研究院介绍,缅怀室于10月18至24日9时至21时开放。校外人士需报备进校,可通过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填写问卷星,报备通过后,将收到确认短信。

缅怀杨振宁先生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