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保卫“北京时间”,阻击“黑客帝国”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何若

2025-10-19 12:38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秘密网攻控制中国国家授时中心多名工作人员的手机终端;对国家授时中心多个内部网络系统实施高烈度网攻……近期,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美国重大网络攻击案——美国国安局疯狂网攻“北京时间”,图谋窃密渗透。

国家授时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承担“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为各个行业领域提供高精度授时服务。相关设施一旦遭受网攻破坏,将影响“北京时间”的安全稳定运行,引发网络通信故障、金融系统紊乱、电力供应中断、交通运输瘫痪、空天发射失败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导致国际时间陷入混乱,危害损失难以估量。据报道,美国国安局针对国家授时中心的网攻活动蓄谋已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用心可谓险恶至极。

美国国安局的疯狂举动再次坐实了美国“黑客帝国”的恶名。这些年来,美国网络攻击战一直剑指中国,无所不“窃”、无所不“听”、无恶不作。权威报告显示,从中国航空航天、科研机构、大型互联网公司等关键领域,到中国公民使用的办公文档、私人文件、社交软件等,都是美国网络攻击的目标。没有边界、没有底线的“黑客行动”,让人细思极恐。

但当今世界,不再是“黑客帝国”利用技术优势横行无忌的时代了,世界各国也早已看清美国这个“窃密大户”的虚伪面目:

一,六亲不认。一直以来,美国情报机构都对全球开展无差别监听监视,一系列跨国网络安全事件直接危害各国公共安全,美国的一众盟友也难逃其黑手。2021年,丹麦国家广播电视台证实,2012年到2014年期间,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丹麦的信息电缆监视瑞典、挪威、法国和德国的高级官员;2023年,多份美国国防机密文件显示,美国对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以及韩国、以色列、乌克兰等国家持续开展窃听行动……美国“监控全球”,更让世人明白,在美国的字典里,没有规则、没有盟友,只有利益。

二,唯我独尊。美国如此热衷搞网络攻击,无非为独霸全球服务。在安全问题上,美国一贯秉持追求绝对安全的逻辑,不断损害他国安全,在网络空间亦是如此。美国试图凭借技术优势,谋求对他国信息领域的“单向透明”,达到控制遏制他国的目的。在霸权思维下,崛起中的中国自然成了其重点“关照”对象。美国炫耀自家数字技术“首屈一指”,宣扬美国应发挥“领导作用”,又害怕自由竞争,不遗余力阻遏他国技术发展,如此狭隘卑鄙谈何大国。

三,贼喊捉贼。大搞网络攻击的美国一直“睁眼说瞎话”,在网络安全问题上污蔑诋毁中国,大肆炒作“中国黑客”谣言,试图将自己打造成“受害者”人设。可笑的是,美国对中国的指控始终是自说自话,拿不出任何证据。反倒是中方的见招拆招,对美国的黑手一曝一个准。

四,栽赃嫁祸。美国情报机构在网络攻击包中设置了“嫁祸”功能,可以随意插入中文、俄文等外语字符串,以误导调查人员。美国各个机构还热衷用带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对黑客组织进行命名,如“台风”“熊猫”和“龙”等,以此混淆视听。

网络空间是全球公共空间,不是美国的殖民地。网络攻击是全球面临的共同威胁,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中国向来主张各方应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加强沟通交流,通过对话合作维护网络安全。从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到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中国倡导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治理规则,获得许多国家积极响应。

“良知不容美政府侵犯全球民众隐私”,这是斯诺登当年披露“棱镜门”时给出的解释。如今再看,“黑客帝国”依然是威胁全球的最大祸源。但在安全与和平的共同期盼下,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推进下,“黑客帝国”还能蹦跶多久呢?


编辑:晁星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