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七厂”)举办“从二七出发,向未来飞驰”高校铁路爱好者研学活动。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首都30余所高校,以及部分外省市高校、中学的200余名学子,齐聚二七厂机车厂房内,为第三届中国铁路文化收藏博览会注入青春活力。
“龙号机车”轰鸣运转
青春与经典碰撞火花
随着操控杆推动,“隆隆”的轰鸣声渐起,滚滚浓烟喷吐着白色烟柱,车轮缓缓转动,铁轨被碾压出沉闷的“哐当”声,“龙号机车”开动分享环节率先点燃了活动氛围。曾驰骋于唐胥铁路的“龙号机车”(等比例复原品)进驻活动现场,记者了解到,这是国内唯一一台可实际开动的“龙号机车”,作为铁路工业史上的经典符号,“龙号机车”的“复活”运转让学子们近距离感受铁路文化魅力。


“八一号”司机张思维、“党员先锋号”司机长訾振东、中车二七机车公司总经理郑胜与2025年“中国好人榜”入选者刘德华先后与青年学子代表共同登乘驾驶机车,实现专业知识与实操体验的深度融合。“当登乘驾驶时,我切身体验了专业运用于实际。在现场和各位前辈交流也很有收获,在学习中我们深受詹天佑精神的熏陶,今天看到被‘复活’的‘龙号机车’,感受到我们国家铁路在高质量发展中不忘回望历史,这更坚定了我们在专业上的前进方向。”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研究生三年级学生黎熙向记者说道。


活动现场,青年学子代表将鲜花递至“龙号机车”制造总工程师刘伟手中,以鲜花之美致敬匠心之实。随后,全场学生共同面向镜头,向远在他处的“龙号机车”总设计师、上海大学教授杨超隔空呼喊“龙号复活,谢谢杨超”,简短八字既满含感激,更传递出传承铁路文化的坚定信念。


16万件(套)藏品亮相文物厂房
打造铁路文化展“天花板”
5万件收藏展品、2025幅摄影作品、400框集邮展、展线总长达918米……第三届中国铁路文化收藏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铁路集邮展、第三届中国铁路摄影展在二七厂“机车总装车间”内开展,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余位铁路收藏家、摄影师、集邮家集体“炫宝”,16万件(套)精品实物与图片统一亮相。

从泛黄的老火车票、精致的火车模型,到充满年代感的铁路信号灯、检修工具,再到记录时代的铁路老照片、限量版邮票,国内铁路文化全方位浮现眼前。“这里的展览收藏着很多历史物件,背后也隐藏着许多铁路历史故事。比如大家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火车票,还有铁路职工生活中用到的保温瓶等一些物品,是特别有时代印记的,也算是当年的纪念款了。”正在参观的学生袁明方向记者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场地设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七厂“机车总装车间”内,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为活动赋予了独特的魅力与底色。作为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的诞生地,更是在50年前见证了国产大功率液力传动“北京型”内燃机车的定型量产,每一寸钢铁肌理都藏着工业时代的热血。“站在曾下线无数经典机车的厂房里,看到斑驳的机械遗迹,眼前是跨越百年的铁路藏品,仿佛下一秒就穿越回铁路奔腾向前的黄金年代,这让铁路历史和铁路文化更有氛围感,也是这里与其他铁路文化展不一样的地方。”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周枢宇说道。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热爱铁路这个行业,二七厂作为红色底蕴和工业底蕴深厚的北京近代工业的摇篮,我们希望全国各地的学生和铁路爱好者能在这里进行‘一站式’参观体验。未来,我们也希望每年都定期举办一系列铁路文化展览,打造颇具特色的‘火车节’,为大家解锁独一无二的铁路记忆。”二七厂相关负责人表示。
社群落地二七厂
打造青年“精神家园”
“……昔日,是北大师生与铁路工人携手探寻民族救亡之路;今日,是新时代菁英与铁路文化爱好者共同探索‘交通强国’智慧引领与永续发展之路的使命接力。未来,二七厂将始终致力于成为连接所有火车迷心灵与热忱的家园,全力打造一个可供交流思想、激发创意、安放热爱的火车迷文化高地。”在“青春铁路、华山论剑”主题座谈会上,郑胜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二七厂那段峥嵘岁月。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张修梁代表全体与会同学宣读《发起创建:“北京二七 全国青年铁路爱好者社群的倡议》,提出共同创建“北京二七 青年铁路爱好者社群”,并选定二七厂作为核心活动基地。据悉,“铁路爱好者社群第一次代表大会”将于近期在二七厂召开,标志着全国青年铁路爱好者拥有了凝聚力量、共话发展的“精神家园”。

“毛泽东号”机车组司机长王振强谈及现场场景时也满是感慨:“二七厂与‘毛泽东号’机车有着极深的渊源,今天在二七厂这片沉淀着百年工业记忆的土地上,这么多铁路爱好者和年轻人齐聚一堂,还有不少车迷朋友一直在用镜头记录,我打心底里感到开心和欣慰,他们这份对铁路文化的热爱特别让人动容。”他随即热情发出邀约,“非常欢迎大家到丰台机务段去,和我们机车组的乘务员、司机长们近距离交流,亲身感受‘毛泽东号’的日常运转,更深入地了解机车组背后的故事和精神传承!”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场铁路文化的盛宴,更是百年二七与青春力量的深度对话。未来,二七厂将继续以“双遗产”为纽带,搭建青年与铁路文化沟通的桥梁,让铁路精神在代代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为推动“交通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来源 丰台区融媒体中心
丰台时报
记者 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