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生命救赎——公益电影《向光花盛开》深刻而急迫的现实关切
2025-10-21 10:3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在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居高不下、约死群在网络角落暗流涌动的当下,由海南忠道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出品、黄志忠执导并主演、王力扶编剧的电影《向光花盛开》,以真实事件为蓝本,以“爱与救赎”为主题,展现了一位丧子父亲在绝望中挺身而出、挽救数百名青少年的感人故事。它既承载着对社会痛点的深切叩问,也完成了一次关于爱与生命的诗意书写。影片跳出传统公益题材的说教框架,以艺术化的叙事策略与深刻的人文关怀,实现了情感真实与美学表达的平衡,更在社会价值上彰显了电影人的责任担当。

一、主题立意:直面时代痛点的社会镜像与价值重构

《向光花盛开》的核心立意在于打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沉默螺旋,其主题建构始终与当下社会现实紧密咬合,形成三重维度的价值共振。

从政策维度看,影片深度呼应了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具象的人物命运与故事情节。当夏津生冒用儿子网名潜入约死群,以笨拙却坚定的方式劝阻青少年自杀时,其行为本质上是对社会心理服务优化政策的民间实践。

从社会问题维度看,影片精准捕捉到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背后的多重诱因。17岁的夏瑞阳因约死群诱导走向绝路,17岁的陈晨因家庭冷漠陷入绝望,两个少年的悲剧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学业压力、家庭关系异化、网络不良生态共同作用的结果。影片通过夏津生与贾萍的悔恨、陈可扬对儿子陈晨的情感漠视等情节,揭示出成人世界的失职对青少年精神世界的反噬。

在价值重构维度,影片以爱与陪伴为核心,完成了对生命意义的重新诠释。夏津生从丧子之痛中的自我封闭,到成为约死群中青少年的精神摆渡人;其转变过程印证了劝生亦是求生的深刻命题——拯救他人的同时,也是对自我创伤的疗愈。结尾处邻里爱心兰姐为夏津生搭建设备齐全的心理干预直播室的情节,不仅是对个体善举的肯定,更象征着社会支持体系的逐步构建,传递出个体微光汇聚成集体暖阳的信念。

二、叙事亮点:多线交织的叙事结构与人物弧光的细腻塑造

影片采用现实叙事+回忆闪回的双线结构,将夏津生的当下救赎与儿子夏瑞阳的悲剧过往巧妙勾连,形成强烈的叙事张力。主线围绕夏津生与陈晨的如父如子关系展开,从最初的跟踪与抗拒,到中途的试探与理解,再到最终的携手救赎,情节推进自然流畅,充满生活质感。支线则通过夏津生对儿子的回忆、陈晨对身世的追溯,逐步揭开约死群的运作机制与青少年自杀的深层原因,两条线索相互补充,既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又丰富了叙事层次。

在人物塑造上,影片摒弃了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致力于刻画有缺陷、有挣扎的真实人

黄志忠饰演社会底层落魄中年老夏,精准把握了夏津生角色的绝望与隐忍矛盾心理,曾因忙于生计忽略儿子的情感需求,丧子后又陷入家庭破裂、老人离世、下岗自谋生计的孤独等,精神近乎崩溃。但是偶然看见陈晨在儿子出事同一楼顶迈出悬空的一只脚,他不顾一切去阻止,然后如影随形跟踪陈晨。他被众人视为“有病”。

但正是这种偏执的不完美,让人物更具可信度。他就要弄清楚儿子为什么要自杀,蜗居在乱糟糟网聊间成为“约死群”的“异类大叔”。他给予了陈晨无微不至的父爱,感动得陈晨最终和他一道,阻止火柴等青少年自杀直播,每一个瞬间都真实可感,让观众看到一个普通父亲在绝境中的成长与蜕变。

陈晨的人物弧光同样令人动容。影片没有将他塑造成单纯的被遗弃者,而是展现出他的复杂性。他因非婚生的身世痛苦而渴望死亡。陈晨扮演者通过沉默寡言的外在表现与内心活动的细腻传递,让观众感受到一个青少年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艰难历程。此外,夏津生妻子的贾萍表现出的崩溃、邻里爱心大姐兰姐的善良、渣男陈可扬和妻子对非婚生陈晨的漠视,每个配角都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一幅鲜活的社会众生相。

三、艺术特色:现实主义风格下的美学创新与情感表达

《向光花盛开》通过主人公的自我救赎,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情感心理治疗,既是电影人的情怀也是拉康镜像理论——电影作为社会镜子”的创新实践,既反映青少年心理困境,也通过夏津生的救赎塑造“积极干预”的社会认知。在艺术风格上,该片融合了现实主义的冷峻与温情主义的暖意。导演黄志忠以沉稳克制的镜头语言,刻画了下岗工人家庭的生活质感与情感困境。影片还巧妙运用了细节暗示的手法,让故事更具深意。夏津生家中儿子的房间始终保持原样,桌上的书本、墙上的奖状,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他对儿子的思念;爷爷在八十大寿上坦然接受孙子死亡的场景,以极简的对话与肢体语言,展现出中国式家庭中隐忍而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令人动容。

影片对城市底层生活的刻画极为真实,十字街的喧闹、巷子里的烟火气、夏津生家狭小的住房,每一个场景都充满生活质感,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其美术设计与色调也服务于主题表达。破旧的工厂小区、昏暗的楼道、拥挤的水产摊位,构建出一个充满压抑感的生活空间。而随着剧情推进,尤其是结尾处旧小区拆迁,大家搬进新房新社区,兰姐开张了新的美容美发店,并为老夏设立青少年心理干预直播间,则象征着希望与重生。这种从灰暗到明亮色调和空间意象转换,暗示着人物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绝望走向希望的心理历程。

此外,影片在细节处理上颇具匠心。如“火柴”轻生被救、陈晨拜师兰姐学习盘发手艺等设定,则暗示着他们从绝望——自我否定到重拾信心——自我实现的身份转变。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性挑战的今天,《向光花盛开》无疑是一部及时而深刻、有血有肉、有温度、有力量的作品。正如黄志忠所言:“一念之间,救TA,亦渡我。”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在每一个濒临绝望的个体身后,都可能站着一个渴望被听见的灵魂。而爱与陪伴,恰如那朵在黑暗中倔强绽放的“向光花”,是我们能给予彼此最永恒的答案。


作者:

笔力王永利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