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批33所中小学试点孩子“乐学公园”里学爬树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颖 通讯员 原梓峰

2025-10-21 18:19 语音播报

热点

“上树掏鸟、下河摸鱼”,是许多人童年的回忆。可如今的孩子,会游泳的多,上过树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北京丰台外国语学校,将爬树当成了一门“课程”,怎么回事?

秋日的午后,在同学们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一名小学生噌噌几下就爬到了两米多高的树干分叉处,迎来大家的赞叹声!这一幕就发生在凉水河南中轴段绿地里,这里既是居民的河畔公园,也是丰台外国语学校学生的“乐学公园”。

爬树,这项看似“捣蛋”的行为,如今已经成为丰台外国语学校的一门“课程”——广受各年级学生欢迎,有的班已经有过半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爬树。

三年级(1)班的袁满“打头阵”,别看她有些瘦小,可爬树很是在行。只见老师一声令下,她向上一蹿,整个人就抱住了碗口粗的树干,双臂双腿交错发力,不到10秒钟就爬到了两米多高的树干分叉处,稳稳地攀住,自信地冲着同学们直挥手。

有像袁满这样爬树利落的,当然也有攀爬困难的。有的同学抱着树干寸步难移,有的爬了一半就后继乏力。这时候,老师会托举住孩子们,帮助他们向上攀爬,体会爬树的感觉,一点点训练爬树的能力。

“我们在研发‘乐学公园’课程的时候,发现公园里的树木粗细适中,既能够承受小学生的体重,也适合他们的体型,就推出了‘爬树’课。”体育老师王纯告诉记者,课程非常受孩子们的喜爱,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就掌握了攀爬能力,也是生活中避险的一项技能。“掌握了巧劲儿其实很容易爬上去,已经有不少学生能快速完成爬树任务了。”

在这堂“爬树”课程里,孩子们不怕粗糙的树皮磨手,不怕蹭脏衣服,更不怕登高跳远,就剩下一个坚定的目标:爬上去!并为此一次次地努力,不放弃。

今年3月份,丰台区启动“乐学公园”建设,让中小学与学校周边公园结对,让课堂跳出学校的围墙。对此,丰台外国语学校校长刘忠毅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契机,并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他说:“现在有些孩子出现‘空心’现象,学习不错,但心里对生活没有情感、没有热爱。而走进公园,孩子们可以观察鸟巢、认识植物,学习爬树、野外生存知识……从这里一起走进自然,为他们填充进对生活的热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以及人与自然的融合,让他们感受更广阔的自然界和社会。”

在永定河畔丈量土地,把数学公式变成了“丈量自然的工具”;在莲花池边检测水质,让生物课本变成了“探索生态的手册”;在万芳亭公园里观柳学古诗《咏柳》,全方位感受诗歌中的植物之美……随着“乐学公园”建设的推进,如今首批33所试点中小学已经全部与周边公园结对,匹配公园与绿地总面积达到453公顷。这场让课堂“搬” 进公园的创新探索,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城市与自然,走出课本融入生活。

记者从丰台区获悉,接下来该区将继续推进“乐学公园”建设,由学校主导规划建设与管理,整合各方资源,不断深化“乐学公园”的教育功能,开拓户外教学课堂,邀请周边单位、社区居民、家长参与共建,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推动学科教学深入公园场景,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

图片均为北京丰台外国语学校的孩子们上爬树课。通讯员 原梓峰摄

快讯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