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张伯礼打假!“伯礼医堂”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北京晚报 | 记者 贾亮

2025-10-22 10:52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10月21日晚,张伯礼院士授权天津中医药大学发布严正声明:近期,社会上出现了“伯礼医堂”“伯礼国医馆”“张伯礼中医院”“张伯礼大药房”等组织机构,并存在相关社交媒体公众号,这些机构均与张伯礼院士无关,它们冒用张伯礼院士之名,宣传本机构产品、培训、评审等内容,借机误导社会公众,严重损害公众健康,造成医疗安全隐患,侵犯了张伯礼院士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公信力,也涉嫌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张伯礼院士在中医界的地位之高不言而喻,当患者看到带有“伯礼”字样的医院、药房,难免会认为其与张伯礼院士有某些关系,自然会增加对该医疗机构的信任度。虽然张伯礼院士从未投资或授权任何第三方组织或个人利用张伯礼院士名字作为社会组织或机构名称,但医疗机构挂起“伯礼”名头,无疑就是向患者有意无意的暗示。干扰患者的判断,正是它们要达到的目的。各社交媒体上,冒用伯礼之名、使用张伯礼肖像、AI合成张伯礼声音的宣传,并以此兜售个人中医观点、引流带货者更是多如牛毛。

张伯礼对中医理论再精通、从医经验再丰富,恐怕也把不准这些冒用者利益至上的脉,开不出阻止这类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对症药。10月11日,张伯礼在江西南昌一场国际学术年会上作报告时,先展示了一篇冒用他形象的AI伪造“院士带货”的假视频报道。“凡是‘捎货’的肯定不是我!”以这样一句幽默的“打假”开场,既可见他对仿冒者的不屑,也透露出“华佗无奈小虫何”的尴尬。

形形色色的“伯礼”医疗机构,不仅给公众造成张伯礼正在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的印象,严重损害张伯礼的个人形象和合法权益,还会抹黑其他的中医从业者,甚至给整个中医事业造成不利影响。试想,倘若这些医疗机构的中医们有医者仁心、具真才实学、能治病救人,患者自然会一传十十传百地前来就诊,何至于要强蹭张伯礼的名头?可一旦把不准脉、找不准症、开不对方,甚至动辄开大检查、大处方,病痛没有缓解却花费更高的患者会怎样看待中医?

财迷心窍的病,中医治不了,法律治得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声明中严正表示:对于冒用张伯礼院士姓名的组织及个人,已经收集证据,并将依法向监管部门、公安机关报案处理,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及刑事责任。在追究责任的过程中,虽然也会遇到一些认定上的模糊地带,很多像AI模仿声音视频等新问题,但只要证据确凿,监管部门、公安机关不会放任不管,让其逍遥法外。

张伯礼这个名字“很值钱”,“伯礼医堂”们卖的是迷魂药。即便最后仿冒者付出了应有的代价,监管部门也该考虑如何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制定系统性防范的措施。不能再让德高望重的院士、“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跟一群心怀鬼胎的商人打官司。

快评

编辑:贾亮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