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除了吃药,也能手术治疗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2 11:44 语音播报

产经新闻
进入
健康
看更多
+ 订阅

“年纪轻轻,我怎么就得了高血压?”这可能是一些年轻人在面对体检报告时的困惑。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不少人的固有认知中,始终贴着“老年病”的标签。

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却打破了这份年龄安全感: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高,近年来中青年人群上升趋势尤为明显,1991—2015年间,20—39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暴涨了144.4%。曾经的“老年病”,正落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身上。

高血压管理困境

2.45亿人的共同挑战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约有2.45亿成人高血压患者。与此同时,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虽有明显改善,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分别达 51.6%、45.8%和 16.8%。

“高钠饮食、超重肥胖、吸烟饮酒……是导致高血压年轻化的诱因。”北京和睦家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王德昭坦言:“与此同时,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普遍较差,且会受到副作用的困扰。部分患者因副作用影响生活质量,或看见血压稳定便擅自停药,导致血压反弹,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在传统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之外,是否还存在第三条路可走?

RDN手术

高血压患者的第三种选择

随着全球心血管病学术研究的不断推进,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DN) 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近年来被陆续写入多国高血压治疗指南与专家共识。作为国内较早引入RDN技术的医疗机构,北京和睦家医院心血管中心在王德昭的带领下,已为多名药物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新选择。

那么,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能受益于RDN吗?答案并非如此。RDN主要适用于两类患者:难治性高血压(服用3种药物-需要含利尿剂,血压仍然高于140/90mmHg)或者药物不耐受的高血压患者。

2024年11月26日,北京和睦家医院成功为实施了一例RDN手术。“这位患者48岁,却有10年高血压史。”王德昭回忆道:“他每天需要像吃饭一样准时服用4种降压药,但血压仍时常飙升到160/100mmHg以上。在调整药物、增加剂量后,血压勉强稳定,但药物的副作用让他精神不振,轻微活动便气喘吁吁。”

“在稳定控压的同时,减少药量,重新找回正常生活,是他迫切的诉求。”经过多学科团队的严谨评估,这位患者符合RDN手术指征。手术过程进行得很顺利。术后3个月随访时,患者已成功将降压药从4种减至2种,血压控制理想,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RDN并非一劳永逸

术后管理是关键

“很多患者以为做了RDN手术,就能立刻和高血压告别,这是一个常见误区。”王德昭主任表示:“RDN技术的一大特点是延迟起效和长期受益,它不像吃药见效那么快,通常在术后3个月逐渐发挥作用。”

术后擅自停药,很可能导致血压波动。为了打好这场“持久战”,北京和睦家医院建立了严密的医患共管模式,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及一年会进行定期随访。患者每日监测血压并反馈给医生,医生根据动态血压数据,在确保血压平稳的前提下,逐步、精细地减少药物种类和剂量。

“从临床数据来看,大部分患者术后能实现减药甚至停药,但高血压需要终生管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石,药物治疗和RDN是辅助。”王德昭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减轻用药负担,降低远期心脑血管风险,实现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享受更有品质的生活。”

校检:韩京华 张萌

审核:陶冶


编辑:汪盈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