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书香|美的守护者
北京日报小苗

2025-10-22 16:11 语音播报

小苗

编者的话

又到橙黄橘绿时。一年的好景,在孩子们心中留下难忘记忆,那是春日繁花似锦的校园,夏日树影斑驳的胡同,秋天金叶飞舞的银杏大道,冬天万鱼欢腾的冰河……

美的守护者

——读《昨日的世界》有感

朝阳区人朝分实验学校八(2)班 李亚航

《昨日的世界》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著的回忆录。不同于其它回忆录的是,在这本书中,茨威格并没有详细介绍自己的出身、生平、成长,而是将自己这个个体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下观察,通过个人视角和感触来记述1880年至1939年这一段的欧洲历史。这本书展现了茨威格对这段时间中欧洲变化的思考。

与其说《昨日的世界》是一本回忆录,不如说这是一本阐述茨威格美学理论的书籍。作者在前两章中写了自己在压抑枯燥的学校生活中如何追求文学、戏剧和音乐,体现了他对于艺术美的追求。书中,茨威格记述了许多文艺名人的生活日常,如罗曼·罗兰、罗丹、高尔基等。尤其是其中对于罗丹全神贯注创作的精彩描写,让我印象深刻。罗丹专心致志地修改雕塑作品,完全忘记了站在他身边的茨威格。茨威格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佩服罗丹:艺术家就应该将追求美作为自己的唯一任务,而对外界的干扰置之不理。

这本书不仅表达了作者的美学思想,也表达了一位文学家、美学家在美即将被破坏时的呼喊抗争。这是反战主义者的呼喊。1914年,面对被狂热冲昏头脑的欧洲人,茨威格用文字表达了对战争的坚决反对,告诉这个世界要保持清醒。1939年,面对残酷恐怖的法西斯主义,他仍在用自己的力量做着美的守护者的最大努力。

《昨日的世界》充满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昨日之美”的怀念。作者对于一个美好、有序的世界的追求,感染着一代代的人。如果你也想看看作者心目中的美好世界什么样,就请读一读这本书吧。

近期征文:

读后感栏目

阅读人文社科类经典名著和当代佳作的心得体会。

长期征稿

自命题作文

中心思想积极向上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文。

投稿须知

感谢您参加北京日报《小苗》的作品征集活动。

为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活动环境,投稿作品应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作品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如有抄袭等违反规定的行为,经查实,主办方将取消其投稿资格。作者本人还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来稿请投至

邮箱

xiaomiaozhoukan@163.com

或微信小程序

https://xuejing.takefoto.cn/xmzk/#/home

邮箱投稿标题请注明征稿主题和学校,稿件中注明学校、班级、姓名和联系方式。小程序投稿请按要求填写。

文字类作品一般千字以内,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可根据每期主题自拟文章题目。以word电子版形式提交。图片类作品以绘画、书法作品为主,JPG格式,单幅不超过3M。视频类作品需竖版拍摄,MP4格式,单个作品不超过30M。

北京日报《小苗》长期征集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优秀作品,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小苗》编辑组2025年6月

《小苗》周刊简介

《小苗》版是《北京日报》上一个专属于孩子们的创作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书写自己成长的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建议。每周,《小苗》都会在《北京日报》与孩子们准时见面。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一点点长大的足迹。

虽然叫《小苗》,年龄可不小。说起《小苗》的历史,很多老作者、老读者并不陌生。1982年1月24日,北京日报《小苗》专刊创刊。当年,专门为少年儿童开辟专版,这在当时全国的省级党报中还是一个创举。

目前,《小苗》主要刊发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记叙文和文学名著读后感,内容围绕孩子们的校内外生活和成长感悟。传播方式包括《北京日报》报纸、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小苗”以及《北京日报》客户端等。如今,《小苗》周刊已经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作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欢迎。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张品秋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