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蠼螋:我是夹夹虫,不是隐翅虫
2025-10-23 13:1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夏天618那段时间,家里收了很多的快递。有天毛豆爹正在拆箱子,忽然喊道:地上有只虫~我:啥虫?

毛豆爹:就是家里最普通的细腰虫~我:细腰虫是啥?等等,一点不普通,它有点好看哎!这个我没拍过~毛豆爹:很普通啊,蟑螂屋里最近没有蟑螂只有它~嗯嗯?火速检查蟑螂屋的我陷入了沉思……我家的野生蠼螋居然有两个科~

这是跟着快递来的,属于球螋科 Forficulidae,它有点好看——

有点好看的球螋

这是蟑螂屋里被粘住的,属于肥螋科 Anisolabididae……嗯,名副其实——

名副其实的肥螋

这两者之间,肥螋是家里常驻的食客,这个球螋在室内比较少见,大概是访客。

我问毛豆爹:你能看出两者的区别吗?

毛豆爹:蟑螂屋里的看起来比较丑……

行吧,一个肥字影响了它的颜值,不过,也不一定都那么肥,几天后我又在厨房见到了比较年轻的肥螋,似乎身材还没有走样。

青年肥螋

家里的蠼螋其实没啥危害,无毒也不咬人,食性比较杂,可以说有啥吃啥,甚至可能会捕食(它吃得下的)小小强。所以,就让它们呆在家里也没啥关系……我通常不怎么管它们,但如果实在主动要误入蟑螂屋的话,也不能怪我对不对。

蠼螋属于革翅目(Dermaptera),腹部末端的尾铗是它们的特征,所以很好认。虽然细看球螋和肥螋颇为不同,但即使是毛豆爹也能一眼认出它们是一大类,只不过所谓“细腰虫”是什么鬼就只有他自己才懂,一般来说是会把蠼螋叫作夹夹虫吧。

光看图的话,有些小伙伴会搞不清楚蠼螋和前几年都市昆虫恐怖传说主角隐翅虫。其实它们完全、非常非常不同。隐翅虫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隐翅甲科(Staphylinidae),本质上是一种小甲虫,是完全变态的。而革翅目的蠼螋是不完全变态的。

只不过它们都细细长长,有着短短的前翅,所以乍一看有点像。但还是要认夹夹啊,隐翅虫是没有夹夹的。以及,我觉得,看实物的话,常见的成年蠼螋个子多半有1cm以上,常见的隐翅虫则更多是不到1cm的小个子。当然其他的区别还有很多,因为在目这个级别上的区分,基本说明它们哪哪都不同……但记住以上两条也够用啦。

一只平平无奇的隐翅虫:我不是蠼螋!

顺便替隐翅虫说几句,其实这是一个超级大的科,全世界有记录的隐翅虫有五万多种,相比之下蠼螋倒是小类群,整个目不过两千来种。而作为都市传说主角擅长用毒的,通常是说以橙黑相间的梭毒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为代表的少数物种。其他许多的隐翅虫,没什么毒,生活环境和人类的关系也不太大,纯属是被个别物种带跑偏了口碑的类群啊!

这才是值得警惕的梭毒隐翅虫,记住它独特的配色,以及注意看尾部没有夹夹!
梭毒隐翅虫的个子很小,几乎不到1cm,而蠼螋整体上会大一些!
因为它很小,万一掉在身上轻轻吹掉就好,不要拍死哦!

因为后来拍到了梭毒隐翅虫的照片,因此忍不住多放几张。大家伙儿可以和蠼螋认真比较一下!如果你看到了细长小虫子的屁屁上有夹夹,就可以放心啦~蠼螋向你问好,借个道、不打扰~


作者:

吕猪猪的碎片小世界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