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 一步一个脚印走好圆梦又一程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范荣

2025-10-23 21:17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圆满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了蓝图。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华民族一贯讲究“观大势”“看大局”“定大计”,低调务实的文化传统又孕育了中国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行事风格。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此后,从“一五”到“十四五”,循着一张张时间表、路线图,全国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前后接续、环环相扣的发展单元,是中国人践行长期主义的生动体现。

中国拥有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能够选择正确发展方向,持续制定合理发展目标,能够高效动员全社会资源确保目标完成,这是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五年规划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长远布局、渐进调适、持续推进。一方面,通过科学研判,将现代化这个一以贯之的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可量化、可评估、可追踪的阶段性任务,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另一方面,每个五年规划都有延续指标、调整指标与新增指标,通过中期评估、动态调整,国家意志得以适应不同历史进程的发展要求。这种兼具延续性与调适性的制度安排,是换一届政府就“翻一回烧饼”的西方国家所难以比拟的。

根据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安排,我国将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的努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标时间节点,“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在这一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向外看,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向内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有不少难题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卡点瓶颈。

面对困难挑战,如何将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历史已经昭示答案。回望新中国一路前行,风风雨雨一直有,关关难过关关过。我们在大海中练就游泳,在磨砺中愈加坚强,在战风斗雨中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今天,打开新的发展空间,闯出一片新的天地,势必会面临沟坎险滩。但中国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化危机、应变局,续写中国发展新奇迹。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新中国日志的每一页,都写满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动人故事。相较于过去,今天的中国拥有更厚的家底、更高的起点、更好的发展条件,更没有放慢脚步的理由。据“十五五”规划建议敲定的任务书,未来五年,中国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绿色转型、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作为重要方向,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与优化,持续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宏伟蓝图终将一步步变为现实,中国号发展巨轮一定能够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复兴梦想并非遥不可及,每一步都算数。14亿多中国人只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将个人梦想融入时代洪流,就一定能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将所有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图源:新华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编辑:晁星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