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五重意义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庄吟茜

2025-10-25 18:47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2025年10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0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这一立法举措,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常设机关的名义,定格了80年前那个意义非凡的日子。

台湾光复,自此有了国家层面的法定纪念坐标。

(一)

这是捍卫胜利成果,维护二战历史真相与国际秩序的时代之声。

台湾光复并非孤立的历史事件,而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是《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文件确立的战后国际秩序的核心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台湾光复正是同盟国对中国抗战贡献的认可,是反法西斯阵营共同意志的体现。

近年来,一些国家出于地缘政治考量,纵容姑息日本军国主义,重新炒作“台湾地位未定论”,这不仅背叛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英勇牺牲,也亵渎了二战之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设立纪念日,既是对二战胜利成果的捍卫,也是对“殖民统治非法性”国际原则的重申,更是中国在维护历史正义领域大国责任的彰显。

(二)

这是明辨是非曲直,反对“台独”史观与赖当局分裂行径的正义之举。

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取消了台湾光复节放假,作为其“去中国化”政策的重要一环。如今,赖清德又以鼓噪“终战说”粉饰日本殖民统治,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更颠倒黑白,叫嚣“台湾没有光复”。民进党当局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淡化、扭曲客观事实,妄图以谎言掩盖真相,以民粹消解历史。

然而历史真相是,自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的半个世纪里,台湾同胞从未屈服于殖民统治,从“乙未保台”之役中“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的怒吼,到雾社起义的抗争,约65万台胞用生命践行了对中华民族的忠诚,5万多名台湾志士跨海赴大陆参战的壮举彰显了两岸同胞共赴国难的大义。

设立纪念日,有助于正本清源、驳斥谬论,更为维护国家主权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支撑,也是对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经受苦难、坚持抗争的台湾同胞的深切缅怀。

(三)

这是铸牢精神根脉,凝聚民族记忆与家国情怀的共识纽带。

1945年,台湾民众“家家悬灯彩、户户祭先祖”的欢庆场景,印证了回归祖国是全体台湾同胞的共同心愿;1946年,台湾光复致敬团远赴陕西遥祭黄帝陵,林献堂一句“没有一天忘记祖国”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台湾同胞深埋心底的家国情怀。从连横著《台湾通史》留存民族记忆,到蒋渭水以“同胞须团结”凝聚力量,台湾同胞在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传统,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财富。

纪念并非只是形式,而是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大背景下,通过史料展览、仪式举办、学术研讨等一系列活动,激活历史事实的生命力,促进两岸深度对话,让两岸同胞尤其是台湾年轻世代增进理解,深刻认识到台湾抗日斗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篇章,台湾光复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胜利。

(四)

这是挫败外部干涉,对美西方“以台制华”图谋的有力反击。

一段时间以来,美西方无视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频频操弄“台湾牌”,“以台制华”的小动作不断升级。一方面,美国持续扩大对台军售,不断施压台湾当局增加军费,将台湾推向“以武谋独”“以武拒统”的危险深渊。另一方面,美国刻意曲解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罔顾决议早已从政治、法律和程序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明确了台湾属于中国一部分的国际法事实。

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权干涉。纪念日的设立,向国际社会清晰表达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是对美西方反华势力的明确回击与有力震慑。

(五)

这是锚定统一航向,推进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郑重宣示。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台湾光复纪念日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而铭记台湾光复历史,是推动统一进程的重要前提。

设立纪念日,不仅能让海峡两岸以及国际社会共同认识到,台湾的命运与祖国的复兴紧密相连,更能为同胞提供一个表达共同立场的平台,营造“两岸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形成反“独”促统的舆论声势,推动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今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联合国成立与台湾光复均迎来80周年,这三个“80周年”绝非孤立的时间节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是对全球反侵略正义力量的铭记;联合国成立80周年,是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机制的致敬;台湾光复80周年,是对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与民族尊严重拾的见证。三者跨越时空、彼此激荡,共同镌刻下了人类历史挣脱压迫、迈向进步的光辉足迹。

台湾光复的历史回到主流舆论场,就是再一次告诉世人:任何分裂中国的行径必将失败!

我们坚信,在共同历史记忆的滋养下,在中华民族复兴的感召下,两岸同胞必将携手同心,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图源:北京日报、视觉中国


编辑:汤华臻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