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6 19:54
“霸王别姬”
中国夫妇之双人床床头,常挂婚纱合影或女主人婚纱照。此外,亦有挂全家福乃至名人书画者。唯吾师王世徵、耿淑敏伉俪独出心裁,卧室床头高悬二人彩唱《霸王别姬》之剧照。余多次造访师尊府上,发现此照数十年不更易。余所爱者,诗词、皮黄、书法,一生三好,皆因王、耿二师而起。初中学作诗,语文老师耿淑敏先生将习作转交王世徵先生教正批改。彼时王世徵先生任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讲授古汉语。王先生亦精于书道,尝受命与欧阳中石先生创办首师大师范研究所,任副所长。王、耿二师皆高级戏迷,能登台彩唱,耿老师兼擅评剧,王先生能操京胡。吾视二师为楷模,二师并无作诗、练字、唱戏之命,一切顺其自然,皆由心性。然此潜移默化之功,又胜勒令填鸭远矣。二师金婚之际,余有幸躬逢盛典,献诗一首,并唱《萧何月下追韩信》“三生有幸”一段,答谢师恩。如今又过九载,二师尚健,“霸王别姬”剧照仍高悬床头。
题赠“小友”
今有年长者赠晚辈书画或专著,常于落款处题“小友”二字,赵珩先生以为不妥。珩公与余闲谈时尝云,“小友”一词百年前有特殊含义,专指旧时京城达官显贵或权势宫监所豢养玩弄之小童。其实珩公此说,亦为一家之言。《儒林外史》中称“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为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新唐书》中,张九龄称许青年李泌,亦呼之为“小友”。俱无不敬之意。此外,对弟子、子侄书面称为“贤契”,似无歧义。壬寅夏,九旬沈鹏先生赠余诗集,扉页上题赠款用“仁君”二字,与古时“明公”一词相近,则高抬晚生矣。
百岁悼诗
甲辰冬,叶嘉莹女先生仙逝,寿及百岁。学界、诗界悼文如雪。《中华诗词》主编高昌兄,转来九十九岁刘征先生悼诗,盼见于《北京晚报》。余遂安排编辑调整“知味”版面刊发。其诗题为《痛悼叶嘉莹大师姐》,诗曰:“万里还家倍觉亲,难忘酬唱海棠春。万间广厦才兴起,巨匠何能少此人!”转日,刘征先生忽来电话,称已看到诗作发表,仍记得身兼北京晚报“墨缘”周刊顾问,只是九九高龄,忘事家常。嘱余寄样报几份留存。余提及八年前,北京日报社举办中日名家书法笔会,先生于11楼会议室濡翰大草“碧海安澜”,余尝为先生抻纸并合影,王立平、孟繁禧、田伯平、种谷万城诸先生在场。老人闻听,已不记得,又道如今目力极弱,已无法作书,神经衰弱,不敢用心写诗,否则夜不成寐,偶有酬和之作尚可应付。想来古今鲜有得享期颐之寿者,百年沧桑,万事纷扰,记忆片段能留几则?人生如梦,或是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