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7 18:18
                      
                        
                        
                      
                    
“希望进一步统筹建设绿道蓝网”“建议推进无违建社区创建”“文物保护利用机制要‘活’”……6月起,来自首都各行各业、不同年龄层的市民,将一份份饱含着真知灼见与殷切期盼的“金点子”,提交给北京市“十五五”规划编制组。目前,编制组已征集社会各界建言建议超3.7万条,为蓝图擘画提供了有益参考。
五年规划,国之大计,关乎城市发展的航向,涉及万千市民的福祉。北京有着2100多万常住人口,肩负着“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重任,“十五五”规划分量相当之重。今天,城市运行的系统性、关联性日益增强,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从科技创新的前沿突破,到产业链条的优化升级,从交通拥堵的治理,到老旧小区的改造,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到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千头万绪的发展课题,不能仅靠相关部门求解。倾听各方声音,汇聚多元智慧,才能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参与人员“不问年龄,不问职业,不问学历”,建言范围囊括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科技创新等领域,此次北京“十五五”规划公众建言征集活动,正是本市贯彻“开门编规划”理念,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收集的建言中,有耄耋老人手写信件,期待集中供暖与节能环保能够更加平衡;有12岁小学生进行“小调研”,建议北京应采用多种手段推动垂钓从“无序散钓”向“规范乐钓”转变……三万余条原生态建言犹如三万余颗炽热的心,承载着广大市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具体想象。除了广泛吸纳公众建言,规划编制组还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听取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民营企业等各界声音,确保规划编制的每一笔都蘸满民情民意,每一页都写满人民期待。
规划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开门编规划”的价值,不仅在于能够提升规划本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更在于其能够倍增这份“施工图”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通过参与建言献策,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新时代首都发展的要义,更加主动关注城市的公共事务,对城市治理的理解更加科学全面。同时,认真听取、有效吸纳广大市民“金点子”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有助于进一步调动广大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更积极地支持、参与规划的实施。比如,老旧小区的环境问题一度是12345热线的高频问题,北京“十四五”城市管理发展规划回应了这一诉求。五年来,许多街道社区搭建起了议事平台,大量业主主动参与进来,各方合力破解了不少老旧小区的治理难题。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无疑是推动北京“十五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的可靠保障。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当3.7万余条“笔画”共同参与书写,定能让规划的“大写意”变为发展的“工笔画”,最终写就属于时代、属于城市,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