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诗赞香山红叶第一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户力平

2025-10-28 17:04 语音播报

深读

时近深秋,又是一年霜叶层林尽染时。北京自古有观赏红叶之雅俗,而赏红叶之地当首选香山,故有“七分秋色在香山”之说。

红叶作为香山最具特色的景观风物,迄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而最早为香山红叶写下赞美诗篇的是金代诗人周昂。

金代诗人周昂

据《历代文化名人与北京》载:“周昂,金朝官吏、诗人。字德卿,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二十四岁入中都(今北京),擢第进士。后出任南和府(今河北邢台南和区)主簿,治绩显著,寻迁任良乡(今北京房山区)县令。其后,入中都受任监察御史。乐行于京畿山水间,多有诗赋,以景寓情,直白苍凉,凝重洗练。原有《常山集》,已佚,现存作品多收录于《周昂诗文》及《全金诗》,代表作为《香山》《西城道中》《春日纪事》《晚望》等。”

周昂在中都任职闲暇之时,颇好游历山水和四时景观,曾与友人寻游香山,时值满山丹秋叶尽染,遂即兴赋《香山》诗:“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野水趁人如有约,长松阅世不知年。千篇未暇偿诗债,一饭聊从结净缘。欲问安心心巳了,手书谁识是生前。”

诗的大意是:山林和市井都分不清,红叶和黄花(菊花)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漂流。溪水仿佛与人有约,长松树见证了世事沧桑却不知道自己的年龄。我还没有偿还写诗所欠下的债务,只吃了一顿饭就结下了清净之缘。我想问问你的心灵是否安定,但你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谁能认出你生前所写的书信?

这是一首以山林和市井为题材,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自身感悟的诗歌。诗的前两句“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利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世俗和自然的迷茫感。其中“山林”象征着自然,“朝市”则代表着繁华的都市生活。而“红叶”和“黄花”的自由漂流,展现了大自然的无拘无束和生命的自由奔放。接下来的两句“野水趁人如有约,长松阅世不知年”,则通过自然景象寓言人生的哲理,既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解释了生命在时间长河中的短暂。

周昂生活在金代,那时的中都西北部香山已多有五角枫、三角枫、鸡爪槭、柿树等,每至金秋皆呈红色,经霜浸后愈发艳丽,但并没有为人们所广为观赏,所以金代以前的史籍中也未见与香山和红叶有关的诗作,而这首《香山》是目前有据可考的最早以“香山”为题,且涉及“红叶”的诗作,由此,周昂也成为赞美香山红叶的“第一人”。

此后,自元代至明清及民国时期,有关香山红叶的诗词歌赋颇多,仅明代刘侗、于奕正所撰《帝京景物略》就收录了明代诗人赞美香山风物与红叶的诗歌数十首。明宣宗朱瞻基多次登临香山,并赋《红叶》诗:“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画马前看。朔雁南飞秋满天,千林红叶色相鲜。萧条已是清霜后,烂漫便宜落照前。”将香山深秋时节漫山红叶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好不令人向往。清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皇帝御题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时,特置“绚秋林”一景,且赋诗赞曰:“嶂叶经霜染,迎辉紫翠纷。绚秋堪入画,开锦恰过云。”生动地描写了香山深秋一派绮丽的景色。

周昂的《香山》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香山自然风光,更通过对红叶、黄花和长松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融入其中,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美景的赞美,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作为金代较有影响的诗人,周昂的诗作内容非常丰富,有言志、咏怀、吊古、伤别、写景、边塞、悯农、论诗、题画等各种题材。目前存世的有百余首,清乾隆年《钦定四库全书》中《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记有“一百首补二首”,《香山》为其中一首。

周昂诗歌的特色之一为或就一事聊抒情怀,或游一地引发感慨,《香山》一诗便以质朴自然的语言记录了诗人所见山川景观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周昂博学多识,诗意萧散自然,语言工稳,极见锤炼,苍劲有力,直抒胸臆。金末文人刘祁赞之曰:“德卿,名士。文章气势一时流辈推之。”而文学家李纯甫则称赞其“学术醇正,文笔高雅,以杜子美(杜甫)、韩退之(韩愈)为法,诸儒皆师尊之。”

周昂的《香山》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金代文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尽管篇幅较短,却为开赞美香山红叶先河之作,且流传至今。


编辑:杨昌平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