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18:55
10月28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志愿服务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志愿服务组织代表、优秀志愿者代表及20余所高校师生17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志愿服务使命担当。
“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已在农大校园深深扎根、枝繁叶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林万龙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年来,积极推动志愿服务融入思政课堂,建立“新生第一课”制度,实现全体新生注册志愿者,探索出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特色路径。
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晓红教授在论坛上回顾了高校志愿服务研究十年历程。十年来,志愿服务研究团队走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走访超过100所高校,实地调研项目300余个,获取和撰写相关研究报告千余份。论坛上展示了《高校志愿服务发展报告》《北京志愿服务组织案例集》《高校志愿服务指数研究》等一系列标志性研究成果。
论坛上,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探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其中,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于成文认为,新时代志愿服务已实现从“单向参与”向“双向赋能”、从“松散活动”向“规范体系”、从“个人善举”向“大局服务”的转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丁元竹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阐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内涵、功能与价值,强调要把握新时代志愿服务定位使命。
高校的实践案例分享则让理论落地。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凌云介绍,学校通过“重大专项志愿服务”打造“大思政课”育人闭环,实现“以志愿塑魂、以实践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树辉则探讨了志愿服务赋能实践育人的机制路径。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把论坛成果转化为行动方案,推动志愿服务在落实立德树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次论坛由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协办,不仅为中国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更为全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