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七十载”经典剧目篇《梅华香韵》绽放梅派华章
北京京剧院 | 作者 王若愚

2025-10-30 15:50 语音播报

京剧

1955年10月28日,北京京剧院的核心前身——北京京剧团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正式成立。2025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照见过去·看到未来——北京京剧院‘弦歌不辍七十载’系列展演”,将在长安大戏院带来七场京剧经典剧目及演唱会,为广大戏迷观众展示国粹艺术的深厚积淀和传承力量。

百川归海 七秩春秋

北京京剧院作为国内规模最大、艺术底蕴最为深厚的国家重点京剧院团,由北京地区原有京剧班社及流派剧团汇聚而成,其前身可追溯至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领衔的各流派剧团,后经数十年聚流成河、融脉成峰,形成了北京京剧团、北京市京剧团等引领京剧行业发展的艺术团体。九位前辈艺术大师作为流派创始人和剧院奠基人,铸就了北京京剧院艺术传承发展的鲜明旗帜和渊源界碑。可以说,北京京剧院的历史如同一部中国京剧艺术演变发展的浓缩史。

同时,北京京剧院的发展脉络,虽以1955年北京京剧团成立为重要起点,但其艺术根系,却深扎于更为久远的岁月、根植于中华戏曲的沃土之中。20世纪20年代,闻名遐迩的承华社、和声社、协庆社、松庆社、永春社、扶椿社、松竹社等由前辈艺术大师创建的京剧班社,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北京京剧院这一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京剧院团。

七十年来,北京京剧院艺脉赓续、氍毹不辍,不仅传承和发扬了梅、尚、程、荀、马、谭、张、裘、赵的流派精髓,更拥有叶、奚、言、黄、杨、姜、李等多样性流派阵容,是一所名家荟萃、人才济济,行当齐全、流派纷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综合性文艺院团。

弦歌不辍 代代相传

2025年10月28日,北京京剧院院长秦艳、党委书记朱甲,副院长迟小秋、高云霄,北京京剧院原副院长、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周铁林,与正在剧院参与演出排练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少春、叶金援、朱强及部分演职员,在温馨的氛围中切下了象征七秩辉煌的蛋糕,纪念这个属于全体剧院同仁的特殊日子。

北京京剧院生日快乐

梅华香韵 赓续传承

10月28日晚,照见过去·看到未来——北京京剧院“弦歌不辍七十载”系列展演《梅华香韵》在长安大戏院隆重上演,正式拉开系列演出帷幕。

梅兰芳大师是京剧艺术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物,也是北京京剧院的重要艺术奠基人之一,梅派艺术的赓续传承在北京京剧院七十载辉煌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作为系列展演的开篇之作,汇聚梅派艺术精华的《梅华香韵》以梅兰芳大师经典剧目片段联缀的形式,先后演出《天女散花》《抗金兵》《霸王别姬》《西施·泛舟》《凤还巢》《廉锦枫·刺蚌》《牡丹亭·游园》《麻姑献寿》《穆桂英挂帅·捧印》《贵妃醉酒》《大唐贵妃·梨花颂》等梅派经典剧目片段,集中呈现了梅派艺术在不同时期、不同剧目中的卓越成就与独特风韵。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梅派名家张慧芳、胡文阁,青年梅派名家张馨月、窦晓璇,一级演员王怡、郑潇,优秀青年演员谭茗心、路洁、邢莹、白金、马娜、吴玉环、李璐璐、周美慧、张晓妹、尤雅莹、孙思雨,带领观众领略梅派艺术的永恒魅力与蓬勃生机,为剧院七十周年系列演出奏响了辉煌序曲。

主持人 尚远

《天女散花》

张晓妹 饰 天女(中)

尤雅莹 饰 天女(左)

孙思雨 饰 天女(右)

《抗金兵》

周美慧 饰 梁红玉

《霸王别姬》

罗   帅 饰 项   羽

《霸王别姬》

马娜 饰 虞姬(中)

吴玉环 饰 虞姬(左)

李璐璐 饰 虞姬(右)

《西施·泛舟》

白金 饰 西施(中)

马博通 饰 范蠡(右)

刘杨萍菲 饰 船娘(左)

《凤还巢》

谭茗心 饰 程雪娥(中)

路洁 饰 程雪娥(右)

邢莹 饰 程雪娥(左)

《凤还巢》

郑潇 饰 程雪娥(右)

刘洪有 饰 穆居易(左)

《廉锦枫·刺蚌》

王怡 饰 廉锦枫

《牡丹亭·游园》

窦晓璇 饰 杜丽娘(右)

马珍珍 饰 春香(左)

《麻姑献寿》

张馨月 饰 麻姑(中)

李佳 饰 王母(后)

周恩旭 饰 吕洞宾(后右)

张青松 饰 铁拐李(后左)

《穆桂英挂帅·捧印》

张慧芳 饰 穆桂英

《贵妃醉酒》

胡文阁 饰 杨玉环

《大唐贵妃·梨花颂》

演出结束后,为答谢戏迷长久以来的厚爱,北京京剧院举行了签名活动,张慧芳、胡文阁、张馨月、窦晓璇在前厅与热情的观众近距离互动,与戏迷合影、交流,生动诠释了京剧艺术在舞台之外,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深厚情谊。

演出结束的签名活动

系列演出 艺脉相承

为综合展现流派精髓、行当特色与代际力量,10月29日演出的《重阳节京剧演唱会》分为“启”“承”“沿”“传”“敬”五大篇章,集结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力量,为重阳节增添浓厚的节日氛围,让观众感受京剧传承的生命力。

10月30日的《武戏专场》包含《八仙过海》《林冲夜奔》《刺巴杰》《雁荡山》,全面展示武戏演员的高超技艺、剧院的昂扬姿态及武戏的独特魅力。

10月31日将先后演出《穆桂英挂帅・捧印》《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让观众领略到传统京剧的艺术魅力。

11月1日将演出骨子老戏《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该剧“生、旦、净”并重,唱腔脍炙人口,剧情耳熟能详。

11月2日将演出《红鬃烈马》,将分上本、下本演出两场,该剧唱做俱佳,文武俱全。

七场演出综合展现流派精髓、行当特色与代际力量,以多元剧目展现传统艺术的当代活力,既是北京京剧院七十载艺术传承的集中献礼,更以“弦歌不辍”的姿态为京剧文化的未来发展注入时代动能,让观众在一场场演出中读懂传统戏曲穿越时光的永恒魅力。

10月28日演出结束,谢幕留念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载弦歌不辍,北京京剧院从七十年前一路走来,老一辈艺术家的舞台风范、艺术成就、流派风格,始终是剧院宝贵的艺术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新一代京剧人,将继续秉承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传递皮黄铿锵之音、展现京剧深邃之美、贡献国粹磅礴之力!“照见过去·看到未来——北京京剧院‘弦歌不辍七十载’系列展演”,不仅是一场展现剧院七十年辉煌历程的艺术盛宴,更是承前辈风骨、启后辈新程的精神火炬,是向民族根脉致敬、向未来征途进发的文化宣言!

摄影:张瑞


编辑:谢永利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