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17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多次指出“把首都建设成为一个大花园”,为新时期首都花园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花园城市作为森林城市和公园城市理念的赓续发展,是首都的应有之义。北京市积极行动,努力将花园城市建设成为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城市之美、生活之美的首都实践。
嘉木成荫,步移景换,芳菲满园。在通惠河畔,一片总体面积约17万平方米的城市绿廊焕新回归——经过全面提升改造,位于朝阳区管庄乡的西会休闲园全面竣工并正式开放,以“无界公园”的全新姿态,成为连接国贸桥与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重要生态节点,也为周边居民送上了一份家门口的绿色福利。

一、无界共享
河景街景相映成趣
作为朝阳区衔接城市副中心的绿色纽带,西会休闲园此次改造秉持“以景载文、以绿惠民”的理念,设计上打破传统公园固有的围墙界限,开放多个出入口,使通惠河的滨水景观与城市生活的烟火气息交织,实现了自然生态与城市活力的有机融合,真正做到“把自然搬进城市里”。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生态画卷。

二、绿植织锦,
环道串联多元健身场景
在生态营造方面,园区内新植二乔玉兰、文冠果、粉黛乱子草、紫松果菊等数十种花卉绿植,总面积达44255平方米,经过精心配置,营造出四季有景、生机盎然的花园式绿地空间。春有繁花、夏有浓荫、秋有红叶、冬有翠柏……一年四季皆是好景致。
此外,一条2公里长的环形健身步道贯穿全园,步道宽约3至4米,打造人行与跑步分区,安全且连贯的健身步道充分满足市民散步、慢跑等多样化健身需求。沿途配备休闲座椅与照明设施,方便市民随时休憩、夜间锻炼。更令人惊喜的是,从主路旁延伸出多条碎石、洗米石小径,穿行于林间花丛,形成独特的“阳光碎石花园”,沙沙的脚步声更添一分漫步的惬意与趣味。


三、匠心巧筑
点亮六大景观地标
改造后的西会休闲园,沿线串联起六个各具特色的景观节点,个个有巧思,处处藏匠心。
台地广场:将原本陡峭的上坡改造为台地广场空间,在保留原有乔木的基础上栽种新的花卉,并采用荔枝面黄锈石花岗岩贴心设计了休息石凳,让游客入园过程轻松从容。

泡桐花广场:以涟漪状铺装和温馨花语打造而成,从破旧的石砖路摇身一变成为居民打球健身、聊天活动的理想场所。

红色瞭望台:醒目的红色钢结构观景台,不仅是一处视觉地标,登台还可俯瞰周边园景,为市民提供全新视角。

蜗牛飞行乐园:园区巧妙利用废旧木材、轮胎等材料,打造出蜗牛造型的亲子乐园,增加木凳子、木桩爬架、秋千、台阶式休闲座椅等设施,其互动性的创意设计深受孩子们喜爱。

树阵广场:保留原有16棵白蜡树,对地面进行艺术化铺装,形成充满仪式感与艺术气息的林下广场。

法桐迷宫:依托现有法桐树林,布置环形座椅,形成林荫下的“迷宫”小径,营造出静谧有趣、清凉宜人的漫游体验。

西会休闲园的蜕变不仅是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更是管庄乡全力推进大尺度绿化的生动缩影。作为北京市一道绿隔地区城市化朝阳区第二批试点乡,管庄乡持续扩大绿色空间和生态容量,落实“大尺度绿化看朝阳”的建设要求,进一步满足居民对绿色宜居生活的需求。随着西会休闲园、八里桥公园、咸宁侯绿地、郭家场城市自然生态公园等陆续开放,一幅“推窗见绿、开门入园”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这一片片绿意的生长,正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不断蝶变的绿色长廊将持续为城市注入生机,让每一位居民在推门即享的公园生活中,感受属于首都的生态温度与幸福底色。
内容来源:首都之窗、朝阳管庄、首都绿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