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90后遇见“90”后》| 在变老之前,如何让家温柔地“接住”我们?
BRTV广播要闻 | 作者 黄渝婷

2025-10-31 15:15 语音播报

城事

一个台阶,可能绊倒一个晚年;一块瓷砖,可能滑落一段人生。当我们老去,应该住在怎样的房子里?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隐忧,而是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90后适老化改造师李广海,正试图用实践,写下这个问题的答案。

初见李广海,这个90后小伙西装笔挺,精神十足,眼神里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采访中,他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参与适老化公共样板间预评审会议;带着公司的一款机器人亮相老博会……他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唯有在谈到被他改造过的家时,语速才会慢下来:

“确实是成就感在推着我往前走这个事儿,在改造过程中,通过我们自己的专业去解决老人的实际问题。而且整体改造完后,老人的精神状态,包括外出的频次也都高了。”

适老化改造的需求巨大,但人们的观念却往往跟不上。李广海坦言,现实中,很多老人出于“怕麻烦子女”等心理,总是后知后觉,在意外发生后追悔莫及。

“好多老人他不想给子女添麻烦,然后他总是不承认自己老了,能坚持的就坚持。我感触特别深的是在广外有一户适老化改造。因为家里面其他区域防滑处理没做,老人在厨房那边直接摔倒了,身体骨折,眼睛失明了。老人性格特别开朗,我们去的时候又给拿水又拿水果,就因为一次摔倒,造成这种后果……”

张璐奶奶是适老化改造的受益者。在她住了二十多年的家,卫生间门口仅仅7、8厘米高的台阶,曾经像一座高山。自打老伴儿岳军爷爷因多次脑出血导致身体瘫痪后,他每次上厕所,对张璐奶奶而言都像一场战斗。

“厕所有台他进不去。上厕所得我弄着他,我也没多大劲儿,我弄不动他的时候我就得给他接,就挺麻烦的。”

去年年底,张璐奶奶的家迎来了适老化改造。李广海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他根据二老的实际需求,将曾经困住岳军爷爷的卫生间台阶削平了,给马桶、淋浴和床边都加装了扶手。更重要的是,他给二老推荐了一款智能双人轮椅。它取代了那辆沉重的传统轮椅,载着老两口去了附近的大观园、陶然亭,甚至远至颐和园,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二老放声歌唱的快乐身影。

“后来弄的那个轮椅最好,我可以带着他出去,不然的话他就一直在家,他出去以后就有很多快乐”,张璐奶奶说。

当然,成功的改造,不光是削平台阶这么简单。其实从跨专业入行的小白到业内专家,李广海的认知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转变。

“我一开始的这种观念都是家里面降低一个高低台,浴缸去拆除,蹲坑改个坐便,普通马桶换个智能马桶,地面瓷砖换防滑砖,地面贴一个防滑地胶垫,刷一层防滑漆。这就叫适老化改造了?不是的。适老化是非常细的,一户一案这个确实不是口号,每一家的具体需求都要考虑到,包括这个辅具产品,我理解就是没有一个辅具可以适配大部分需求的。”

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各异,同样的问题就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他讲述了一个“倔强”老人的案例:

“那个老人应该有七十多岁,很刚强,想要在家康复。他家上洗手间也会有个台儿,但他不用坐轮椅,他只是腿不行,上身他是有劲儿的。所以这个台阶,我们没有拆掉,而是往里面去给它磨,硬是磨出来一个小小的坡。外观看起来差不太多,但他就可以自己上去。”

保留的不只是台阶,更是老人自主生活的意愿与活力。

“我们适老化改造有一个核心观念,就是得保留老人‘动’的欲望。你别把他动的欲望都给他丧失了,那这人就彻底废了”,李广海说。

今年是李广海从业的第7年了,从28岁跨入“养老”这一行,他见证了行业的发展,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老人需求的细致体察,让家更加“贴心”,为长者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居住环境。

被问及是否会继续深耕这个行业,李广海毫不犹豫地点头,并对未来充满想法与规划:“我想把改造的活儿再做细点儿。想在北京把示范给它做出来,做成一个业务模式,大家也能把这种模式拿走,让老人第一时间能找到你,让改造更加合规、合法,程序化、标准化。”

衰老是每个人终将抵达的站台。当我们的脚步不再稳健,视野逐渐模糊,能否在一个被精心改造的家里,让生命依然保有它的从容与安稳?这将是李广海和像他一样的适老化改造设计师们,想要用青春书写的答卷。


编辑:夏开晗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